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基因和蛋白研究进展
    丁一1, 韩娟英2,傅吉1,张宁1*,舒小丽1,吴殿星1
    2018, 24(3): 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1
    摘要 ( )   PDF(743KB) ( )  

    籽粒灌浆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着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籽粒灌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品种自身特性、植物激素以及环境因子等。在分子水平上,水稻灌浆也受淀粉合成与运输相关酶及基因的调控。本文综述了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综合信息
    河南省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3): 6-6.  DOI:
    摘要 ( )   PDF(119KB) ( )  
    专论与研究
    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
    朱德峰1,王岳钧2, 陈惠哲1,徐一成1,陈一平1
    2018, 24(3): 7-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2
    摘要 ( )   PDF(389KB) (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水稻生产技术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型。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是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是育秧。在分析和研究传统水稻机插育秧模式的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水稻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基质育秧和可叠秧盘,经流水线播种的秧盘叠放,将叠放的秧盘移入控温控湿的出苗室,出苗室的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湿度在90%以上,经过48 h左右,当出苗高度达到0.5 cm时,将秧盘移到育苗场育苗。这种模式采用的是1个播种出苗中心(育秧中心),N个育苗场地,实现1+N的水稻机插育供秧模式。1个育秧中心可提供几百到几千公顷面积机插的出苗秧盘,为社会化服务提供新模式。该模式提高了秧苗质量,成秧率提高20%左右,育秧成本下降15%~20%,育秧风险下降,育秧中心的场地和装备利用率大幅提高。

    不同土壤类型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梦云,李晓峰,陈雨霏,任红茹,汪伟,荆培培,霍中洋*
    2018, 24(3): 10-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3
    摘要 ( )   PDF(669KB) ( )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壤土、黏土、砂土3种类型土壤下,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开始分别设置轻度节水灌溉(-15kPa)、重度节水灌溉(-25kPa)处理,并以常规水层灌溉为对照(CK),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壤土和黏土条件下,与CK相比,轻度节水灌溉、重度节水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轻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增产13.89%和10.96%,重度节水灌溉分别增产7.02%和6.61%,水分利用效率轻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提高32.0%和26.0%,重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提高29.0%和26.0%;在砂土条件下,轻度节水灌溉和重度节水灌溉处理产量较CK明显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其中,轻度节水灌溉处理较CK减产5.67%、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18.0%,重度节水灌溉处理较CK减产11.22%、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21.0%。在壤土、黏土条件下,轻度节水灌溉能够提高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从而提高产量,而砂土条件下节水灌溉降低了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最终导致减产。

    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综述
    邢素林,马凡凡,吴蔚君,徐云连,马友华*
    2018, 24(3): 16-2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4
    摘要 ( )   PDF(709KB) ( )  

    根据水稻需水特征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对水稻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管理田间水分有利于稻田氮磷流失控制。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改善水稻的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稻田氮磷流失主要通过降雨、径流和排水搁田途径流失,所以减少稻田灌水量、充分利用降水、延长灌溉与施肥的时间差、控制涝水在稻田或排水沟的滞留时间等是减少稻田水氮磷浓度和氮磷流失量的重要举措。为了寻找最有利于水稻生长及减少氮磷流失的水分管理模式,实现稻田水分的最优控制,需要研究不同极限水分管理下,水稻的品质、产量状况,以及农田氮磷流失;建立适用于我国的稻田水分平衡和营养负荷模型,能够更精确的指导田间水分管理。

    “稻清”减轻水稻穗期高温伤害的原因分析
    Mohammad Rezaul Islam1,符冠富1,奉保华1,陶龙兴1,金丽华2,陈婷婷1*
    2018, 24(3): 21-2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5
    摘要 ( )   PDF(561KB) ( )  

    以粳型杂交稻品种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于抽穗开花期进行高温处理,同时设置稻清不同药剂浓度处理,研究了高温条件下喷施该药剂后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因而显著降低产量。无论是高温胁迫还是在常温条件下,喷施稻清均显著增加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产量。稻清处理主要通过降低穗部温度,提高颖花中抗氧化酶类活性,进而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等过氧化物,提高花粉粒育性、促进花药开裂和花粉粒萌发,最终提高受精结实率和粒重,显著降低高温带来的减产效应。

    施用生物炭对水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田阿林1,雷涛2,邹应斌2,黄敏2*
    2018, 24(3): 25-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6
    摘要 ( )   PDF(634KB) ( )  

    生物炭施入土壤封存碳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本文从生物炭施用的方式与方法、生物炭施用对水稻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生物炭对水稻养分吸收的作用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我国生物炭对作物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方向。

    综合信息
    安徽省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3): 29-,38.  DOI:
    摘要 ( )   PDF(198KB) ( )  
    专论与研究
    亚铁胁迫对水稻生长及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赵燕#,项华#,熊娜,黄奇娜*,李春生*
    2018, 24(3): 30-3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7
    摘要 ( )   PDF(1022KB) ( )  

    亚铁胁迫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抑制,影响了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因此,明确亚铁胁迫的分子与生理机制,对水稻耐受型亚铁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本文选用对亚铁毒害有显著差异的10个籼型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亚铁毒害胁迫水培处理,研究亚铁毒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与Zn、Mn、P、K、Mg、Ca等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Fe2+处理后,水稻株高、根长和植株(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均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水稻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SOD、CAT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根系,根膜、根系和地上部中Fe元素含量明显增高,而根系和地上部中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供铁植株。可见,过量的Fe2+会对水稻产生毒害,导致植株中Zn、Mn、P、K、Mg、Ca等营养元素严重缺乏,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因此,铁毒害造成水稻植株缺乏其他营养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是铁毒害作用的重要生理机制。

    农田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的影响及其调控
    王志刚,林海,庞乾林
    2018, 24(3): 39-4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8
    摘要 ( )   PDF(744KB) ( )  

    介绍了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的影响以及影响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减轻作物重金属污染的调控措施。

    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韩娟英1,张宁2,舒小丽2*,吴殿星2
    2018, 24(3): 44-4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09
    摘要 ( )   PDF(754KB) ( )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稻米的质量安全。水稻品种、重金属种类、根际环境及栽培农艺措施等都会影响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进而影响稻米中的重金属含量。本文对上述影响稻米重金属吸收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培育和种植低重金属富集水稻提出了展望。

    北方两系杂交粳稻淀粉RVA谱特征与食味品质的关系
    郑英杰,于亚辉*,李振宇,陈广红,夏明,阙补超
    2018, 24(3): 49-5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0
    摘要 ( )   PDF(708KB) ( )  

    以36份北方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和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稻米的RVA谱特征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品质,并对RVA谱各特征值之间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个RVA谱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显著;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崩解值和峰值黏度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低黏度和峰值时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余RVA谱特征值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米饭食味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特征值能充分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可以作为优质两系杂交粳稻选育的主要依据。

    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黄大明1,丁宏大2,顾见勋3,郭莉1,胡飞1,曹国长1*
    2018, 24(3): 55-5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1
    摘要 ( )   PDF(404KB) ( )  

    为探索各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程度,以1990-2015年湖北省中籼稻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及武汉、荆州、襄阳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影响产量波动从大到小依次为7-8月累计日照时数、累计蒸发量和日平均地温,其他气象要素的影响相对较小。7-8月累计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5977,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870,达到极显著水平。7-8月累计日照时数(X7)对产量(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7→Y=1.0879),可导致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幅度为27.0%。

    直播方式和播种方式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姜心禄1,2,3,杨永波4,付明全5,李旭毅1,2,3,池忠志1,2,3,郑家国1,2,3*
    2018, 24(3): 58-6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2
    摘要 ( )   PDF(500KB) ( )  

    为了选择合理的直播稻播种方式,以杂交稻川优6203、常规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在水直播、旱直播方式下,比较了穴播和撒播方式对出苗率、成苗率、分蘖动态、分蘖数量、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旱直播相比,水直播虽然出苗率低,但成苗率高,群体质量更高,产量较高;穴播比撒播秧苗分布更规范化,群体质量高,后期干物质积累高,产量性状协调,最终产量更高。

    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陈其国1,韦淑亚1,章萍2
    2018, 24(3): 62-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3
    摘要 ( )   PDF(563KB) ( )  

    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生产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的高产稳产,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深入研究水稻-稻瘟病菌互作机制,并应用于抗性品种的选育,是克服稻瘟病的环保且有效的手段。本文从稻瘟病菌激发子、水稻抗稻瘟病免疫应答反应及稻瘟病菌维持毒性的机制等方面对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规模化养猪场处理废水施用对直播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徐田,高威,黄丽芬,庄恒扬*
    2018, 24(3): 66-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4
    摘要 ( )   PDF(542KB) ( )  

    为探讨规模化养猪场产生的废水在直播稻生产中的施用技术,设计研究了不同用量养猪场废水处理对直播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组分、叶片SPAD值、植株含氮率、吸氮量、植株氮素转移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猪场废水能提供明显的氮素养分,适量的废水可以满足直播稻对氮素养分的需要;与常规施肥相比,基施废水120 m3/hm2与穗期施废水120 m3/hm2的组合加分蘖期施尿素225 kg/hm2的处理,在减少 300 kg/hm2尿素的情况下,理论单产增加10.2%,实际产量增加6.6%。废水总施用量达到210 m3/hm2以上的处理都可以达到常规施肥的产量效果。

    不同拌种处理对超级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麦迎晓1#,黄慧灵1#,程思忍1,2,孙晓銮1,唐湘如1,2*
    2018, 24(3): 71-7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5
    摘要 ( )   PDF(597KB) ( )  

    为研究不同拌种剂拌种对超级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广东省主推超级杂交稻品种五丰优615为材料,设置了在露白期进行拌种的试验。结果表明,4种参试拌种剂配方对秧苗素质均有显著影响,能有效降低秧苗高度,显著提高绿叶数、叶龄及SPAD值,28 d秧龄时秧苗茎基宽比未用拌种剂拌种的对照增加8.21%~32.70%;与对照相比,经拌种剂处理的秧苗根系发达,白根数、总根数以及地下部干质量均有提高,成秧率提高5.49%~24.73%,有效提高了壮秧指数和苗高干质量;同时,拌种剂处理的秧苗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平均分别提高了32.61%、163.42%和14.67%。可见,用拌种剂拌种有利于改善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提高抗逆能力,其中,以B4配方处理的效果较好。

    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绿色生产发展措施建议
    秦叶波1,孙健2,丁检1,张慧1,徐春春3*
    2018, 24(3): 76-7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6
    摘要 ( )   PDF(489KB) ( )  

    水稻是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浙江省水稻生产基本保持稳定,但水稻生产中依然存在比较效益偏低、规模经营比例偏小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浙江省水稻生产需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当前的工作措施,探讨了下一步水稻绿色生产发展的措施。

    不同类型复合肥在超级杂交稻中的应用效果
    郭夏宇1,苏卓2,黄思娣1,龙继锐1*
    2018, 24(3): 79-8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7
    摘要 ( )   PDF(493KB) ( )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4种复合肥对超级杂交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用量条件下,与施用普通复合肥的处理(对照)相比,施用有机复合肥的处理有利于增加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比对照增产9.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本试验中效果最佳的肥料品种;施用缓释复合肥的处理生长发育前期分蘖能力、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后期养分持续供给能力强,总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各处理中均最高,最终比对照增产8.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硅溶复合肥的处理分蘖迅速,物质积累能力强,在分蘖盛期具有试验中最大的群体,但进入抽穗灌浆期后群体下降较快,最终比对照增产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微生物菌剂肥的处理与对照产量基本持平,增产效果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超级杂交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

    品种与技术
    辽粳433跨区域栽培的适宜肥密运筹方式探讨
    解文孝,韩勇,李建国,沈峰,刘博,姜秀英,刘军,吕军,蒋洪波,唐志强,张秀茹
    2018, 24(3): 83-8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8
    摘要 ( )   PDF(497KB) ( )  

    针对特优质粳稻新品种辽粳433适宜种植区域狭窄的现状,通过异地栽培,设置肥料运筹、移植密度互作试验,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纬度地区降低氮肥施用量,能加速辽粳433生育进程实现正常成熟,但降低了有效穗数、穗长、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增施有机肥能促进水稻穗分化的形成,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在稻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上表现为蒸煮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

    海稻86萌发期耐盐碱性特征初探
    赵记伍1,雷传松2,刘永权2,张露1,成云峰2*,王晓玲1*
    2018, 24(3): 87-9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19
    摘要 ( )   PDF(657KB) ( )  

    利用盐(NaCl)和碱(Na2CO3)配制梯度浓度盐、碱及盐碱混合溶液,以黄华占为对照,研究海稻86与黄华占对盐碱胁迫的响应,初步探求海稻86萌发期耐盐碱阈值。结果表明,在盐(NaCl)胁迫下,海稻86耐盐性阈值范围为0.9%~1.0%,表现出极强的耐盐性;在碱(Na2CO3)胁迫下,海稻86耐碱性阈值范围为0.30%~0.35%,表现出极强的耐碱性;盐碱混合胁迫下,盐碱互作效应明显,本试验条件下,海稻86耐盐碱性阈值范围在 A2(0.8%)B2(0.15%)~A2(0.8%)B3(0.25%)之间。

    综合信息
    重庆市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3): 92-92.  DOI:
    摘要 ( )   PDF(104KB) ( )  
    品种与技术
    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习敏1,徐秀娟1, 吴文革1*,汪靖桂2,陈再高3,孙雪原1,许有尊1
    2018, 24(3): 93-9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0
    摘要 ( )   PDF(527KB) ( )  

    优化促芽肥施用技术对于完善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准两优608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水平处理,分析促芽肥对“一种两收”再生季水稻产量形成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芽肥施用时期和施肥水平极显著影响再生稻产量形成,随着促芽肥施用时期的推迟和肥料用量的减少,再生稻产量呈降低趋势。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0 kg/hm2的处理再生稻产量最高。该施肥条件下,再生稻碾磨品质较好,垩白粒率低,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较低,综合米质较优。生产上,于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 kg/hm2可以兼顾再生稻高产与优质的目标。

    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吴向东,杨晓芬,林水娟,刘桂菜
    2018, 24(3): 97-9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1
    摘要 ( )   PDF(253KB) ( )  

    本文探索了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适宜的小龙虾养殖密度,在试验的基础上小结了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以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综合信息
    湖南省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3): 98-,123,126.  DOI:
    摘要 ( )   PDF(339KB) ( )  
    品种与技术
    栽培技术措施对湘晚籼17号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郭文高,管恩相,谭旭生,刘立新,曾跃华,李建彬,李智谋,刘勇
    2018, 24(3): 99-10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2
    摘要 ( )   PDF(467KB) ( )  

    以湘晚籼1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栽插密度、播期、育秧栽插方式及水分管理模式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软盘育秧节简栽培,6月20日左右播种,抛栽密度约25万丛/hm2,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模式,湘晚籼17号可获得优质高产。

    水稻营养土育秧中传染性烂秧及药剂防治试验
    胡敏骏,顾万帆,章浩忠,许杰,周成云,陈春华
    2018, 24(3): 103-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3
    摘要 ( )   PDF(292KB) ( )  

    为明确水稻营养土育秧中传染性烂秧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于2015-2016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环联村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传染性烂秧可分为绵腐型烂秧和立枯型烂秧,是由不同的真菌侵染引起;30%苯甲·嘧菌酯SC、25%咪鲜胺EC、50%嘧菌酯WG、30%霜霉·嘧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 1000倍液对烂秧均有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达97%以上。

    施氮量对机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董洋阳,贾晴晴,朱新春,刘章生,王雅凤
    2018, 24(3): 105-10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4
    摘要 ( )   PDF(369KB) ( )  

    以单季晚稻秀水11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机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机穴播稻产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秀水114作机穴播稻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秀水114有效穗数、高峰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茎蘖成穗率降低,拔节期和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各关键生育时期的LAI增加,粒叶比则降低,株高和基部伸长节间伸长。

    硼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李进前1,李有清2,杨立年1,周定邦1,魏丽1,蔡明清2*
    2018, 24(3): 108-11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5
    摘要 ( )   PDF(340KB) ( )  

    为探讨硼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持力硼与速乐硼这2种硼肥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硼肥的处理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的原因在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施用硼肥也提高了最终有效成穗率、叶绿素含量、收获指数和物质转运率,并改善了穗形。

    新型肥料“瑞泰丰”复混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张秋霞1,高翔1,何腾飞1,万罡1,王升2,叶仁宏2,徐年龙2,周娜娜2,宗爱国2,于洪喜2*
    2018, 24(3): 111-1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6
    摘要 ( )   PDF(489KB) ( )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在减氮的基础上施用瑞泰丰复混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减氮7.3% 时施用瑞泰丰复混肥,2年分别增产2.94%和3.30%,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且改善了稻米品质。

    寒地水稻抗旱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高世伟1,聂守军1*,刘宇强1,刘晴1,常汇琳1,熊琰2,谢树鹏1,薛英会1,王宝力1,史淑春1
    2018, 24(3): 114-1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7
    摘要 ( )   PDF(409KB) ( )  

    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短缺现象加剧及干旱灾害时有发生的情况,采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对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积温带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抗旱性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18、龙粳31等4个品种抗旱性较好;影响水稻抗旱性的第一主因子为4叶1心期根系活力,第二主因子为分蘖盛期根系活力,第三主因子为有效穗数,第四主因子为穗粒数,第五主因子为强势粒灌浆速率,第六主因子为播抽历期。

    广适性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选育与应用
    蔡克锋1,2,马荣荣1,2,王晓燕2,陆永法1,2,周华成1,2,唐志明1,2,王亚梁3,陈惠哲3
    2018, 24(3): 118-1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8
    摘要 ( )   PDF(431KB) ( )  

    甬优1540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组合,在不同地区种植表现出丰产高产、适应性广、稻米品质优,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特点,适宜在浙江、上海、苏南、湖北、福建、广西桂中等地作中稻种植,在桂南、粤北以及闽南作早稻种植和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杂交中籼新组合C两优33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梁华金
    2018, 24(3): 120-12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29
    摘要 ( )   PDF(249KB) ( )  

    C两优33是安徽省合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性,201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粳型红米水稻新品种上师红粳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董彦君,林冬枝
    2018, 24(3): 122-12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30
    摘要 ( )   PDF(278KB) ( )  

    上师红粳2号系上海师范大学遗传研究所采用日本红粳种质阿波赤米与秀水110杂交,再与秀水128复交,经多年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粳型红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熟相清秀、营养丰富、食味佳、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水稻纹枯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王爱军1,2,郑爱萍1,2*
    2018, 24(3): 124-1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3.031
    摘要 ( )   PDF(398KB) ( )  

    在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纹枯病已成为限制水稻高产的首要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本文在简要阐明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和病害流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抗病育种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