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
    凌启鸿
    2018, 24(4): 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1
    摘要 ( )   PDF(255KB) ( )  

    文章针对近年提出的“海水稻”问题,从生产和育种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引淡水灌溉洗盐的沿海盐土地种稻成功的经验,以及我国水稻耐盐育种取得的突破性创新发展,提出“海水稻”尚不能改变在盐碱地种稻还必须靠淡水灌溉洗盐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为盐碱地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水稻高产高效的根系特性及其调控
    侯丹平,余超,刘海浪,蔡晗,张宇翔,朱庆权,周益雷,景文疆,张耗*
    2018, 24(4): 3-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2
    摘要 ( )   PDF(858KB) ( )  

    水稻根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资源能否高效利用。本文从水稻高产高效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出水稻高产高效根系的特点及其调控,为高产高效根系水稻育种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综合信息
    陕西省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4): 8-,15.  DOI:
    摘要 ( )   PDF(275KB) ( )  
    专论与研究
    我国机械化直播水稻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陈雪飞1,唐艳萍2,谢英杰1*,李尚1,楚建波3,敖方源1,彭维钦1,李海山1,万玉华1
    2018, 24(4): 9-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3
    摘要 ( )   PDF(1036KB) ( )  

    水稻直播具有省工、省力、高效的特点,并有利于机械化操作,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水稻机械化直播在全国多个省份迅速发展,试验示范了多个水稻品种及多种不同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本文综述了我国机械化直播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品种选育、播种机械、产量性状、栽培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情况,探讨了水稻机械化直播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稻机械化直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稻米品质性状影响因素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王慧,张从合*,陈金节,严志,周桂香,黄艳玲
    2018, 24(4): 16-2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4
    摘要 ( )   PDF(779KB) ( )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追求也日益提高。笔者简要概述了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以及稻米品质改良方式及育种研究,并对品质改良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高福强,张绍权
    2018, 24(4): 22-23,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5
    摘要 ( )   PDF(331KB) ( )  

    水稻宽窄行栽培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同时,又合理的增加了种植密度,不仅增加了单产,稻米品质也明显提高,使高效的农艺技术通过机械物化为实际生产力,开启了水稻栽培的新时代。

    水稻大苗机插存在问题及技术途径
    王强盛1,管永祥2,章泳3,杨洪建2,何松银4,荣曼5,吴琼1
    2018, 24(4): 24-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6
    摘要 ( )   PDF(381KB) ( )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秧龄的调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子和关键过程,对水稻机械化精确栽培和产量形成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本文概述了机插水稻秧苗小苗、中苗和大苗叶龄划分,阐述了水稻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水稻喷雾技术与水稻株型冠层关系研究综述
    姬广梅1, 2,朱德峰1*,张义凯1, 陈惠哲1,张玉屏1,向镜1
    2018, 24(4): 27-3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7
    摘要 ( )   PDF(576KB) ( )  

    低容量喷雾、航空喷雾、静电喷雾及精准喷雾等多种喷雾技术的融合和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水稻喷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靶标特点、作物株型、作物生长时期是影响喷雾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株高等)是影响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结合喷雾技术和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研究雾滴传输及沉积是深入研究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出发点及重要方向。

    吉林市出口大米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刘婧1,安晓宁2*,郝启锋3,谢忠伟1
    2018, 24(4): 31-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8
    摘要 ( )   PDF(596KB) ( )  

    大米是吉林市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随着出口数量不断增长,出口贸易风险不断增加。为降低吉林市大米出口风险,结合2013-2017年吉林市大米出口实际情况,分析了大米出口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并提出了大米出口质量安全预防控制措施,以期为监管部门和出口企业提供参考。

    综合信息
    2018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2018, 24(4): 34-34.  DOI:
    摘要 ( )   PDF(142KB) ( )  
    专论与研究
    浙江省近20多年水稻综合栽培技术的发展
    毛国娟,王岳钧,陈叶平,纪国成,怀燕,秦叶波,舒伟军,许剑锋
    2018, 24(4): 35-3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09
    摘要 ( )   PDF(715KB) ( )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浙江省顺应社会经济变化和生产需求,先后引进、研发和推广了水稻轻型栽培(包括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直播栽培)、强化栽培、单季晚稻“五改”栽培、早稻促早增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和"两壮两高"栽培等6大项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单产和种粮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这些综合栽培技术的起源和提出背景、核心技术措施、应用效果、创新点及对浙江稻作发展的贡献。

    2001-2015年浙江省常规早籼稻品种审定与推广现状
    房玉伟1#,李荣德2#,陈孝赏1,胡继杰1,刘守坎1*
    2018, 24(4): 40-44,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0
    摘要 ( )   PDF(703KB) ( )  

    为了筛选近年来浙江省审定的优良常规早籼稻品种,指导常规早籼稻选育与推广应用,本文对2001-2015年三个阶段(“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审定的65个常规早籼稻品种产量、抗性、米质、生育期、穗粒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并整理了浙江省选育的列入农业部统计的常规早籼稻品种应用情况以及品种间的血缘关系等信息。结果表明,相比“十五”和“十一五”,“十二五”选育的品种株高增加,有效穗数减少,穗型变大、千粒重增加,结实率下降,生育期延迟;不同阶段审定品种稻瘟病抗性均有较佳表现;稻米品质特性发生较大变化,食用优质品种减少,专用加工型品种增加;2001-2015年有62个浙江省选育常规早籼稻列入农业部统计,累计推广面积达到921.5万hm2,嘉育253、舟903、浙辐802等骨干亲本在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十二五”浙江省常规早籼稻选育存在品种同质化严重、生育期偏长、推广面积较小等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创新种质资源、调整育种目标、加大推广力度,才能保持浙江省在全国常规早籼稻育种的领先地位。

    品种、栽培方式与气象因子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徐富贤,周兴兵,刘茂,蒋鹏,张林,郭晓艺,朱永川,熊洪
    2018, 24(4): 45-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1
    摘要 ( )   PDF(470KB) ( )  

    以杂交中稻品种旌优127和Ⅱ优602为材料,在5个播期和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品种、栽培方式及气象因子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栽培方式及品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播期、品种、栽培方式,但三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随着播期推迟,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高氮低密处理比低氮高密处理显著提高,Ⅱ优602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旌优127。水稻抽穗前各生育阶段气温高、降水量大有利于稻米蛋白质的积累;但不同品种的关键气象因子有所不同,旌优127整个水稻生育期的降水量越多越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Ⅱ优602则表现为拔节-齐穗期的日最低气温越高、移栽-拔节期的日照时数和齐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偏少有利于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

    三种不同颜色稻米的营养品质分析
    傅瑶1,顾朝剑1,郭岱明1,周夏1,邓宏宇1,段其龙2,张贵超2,吴先军1,陈晓琼1*
    2018, 24(4): 50-5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2
    摘要 ( )   PDF(587KB) ( )  
    对17个黑米品种、16个红米品种和30个白米品种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多酚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大量元素磷(P)的含量在有色稻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白米,其中在黑米中的含量最高;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的含量在有色大米中也明显高于白米。元素间的积累具有一定相关性,如钙(Ca)与钾(K),镁(Mg)与P,Fe与Mg、Ca、Cu、P,Mg与Mn、Ca,Mn与P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色米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白米,且在红米中的含量最高。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都处于中低等水平,且白米和红米品种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黑米。直链淀粉含量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综合信息
    云南省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4): 54-,56.  DOI:
    摘要 ( )   PDF(207KB) ( )  
    专论与研究
    稻谷、糙米和稻壳脂肪酸含量及相关性研究
    赵东霞
    2018, 24(4): 55-5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3
    摘要 ( )   PDF(234KB) ( )  
    稻谷由稻壳及糙米两部分组成,糙米脂肪酸含量是评价稻谷是否宜存的重要指标。本试验选取了26份样品,分别测定稻谷、糙米及稻壳中的脂肪酸含量,并探寻三者脂肪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谷脂肪酸含量与糙米脂肪酸含量、稻壳脂肪酸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稻谷脂肪酸含量与糙米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达0.9207;糙米脂肪酸含量与稻壳脂肪酸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531。测定稻谷的脂肪酸含量,代替糙米脂肪酸含量来判定稻谷是否宜存在统计学上是可行的。
    镁锌肥施用时期对优质软米粳稻产量及稻米中6种元素吸收的影响
    李军, 邓先亮,朱兴敏,郭保卫,魏海燕*,张洪程
    2018, 24(4): 57-6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4
    摘要 ( )   PDF(789KB) ( )  
    采用大田试验,以优质软米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0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时期(基肥、分蘖肥、穗肥)追施微肥(镁、锌和镁锌混合肥)对其产量及精米中N、Mg、Zn、Mn、Ca、Cu这6种元素含量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锌肥对稻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精米中6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随着追施锌肥时期的推迟,精米中6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追施镁肥显著提高了稻米产量及精米中6种元素含量和积累量,且作穗肥追施的处理稻米产量较高;随着镁肥追施时期的推迟,精米中6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追施镁锌混合肥显著提高了稻米产量及精米中6种元素含量和积累量,且作穗肥追施的处理稻米产量和精米中6种元素含量及积累量较高;随着锌镁混合肥追施时期的推迟,稻米产量和6种元素含量及积累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见,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都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及增加精米中氮素和中微量元素的积累,其中,作穗肥追施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元素吸收上的效果最显著。
    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布哈丽且木·阿不力孜1,白志刚2,黄洁2,王奉斌1,金千瑜2,张均华2*
    2018, 24(4): 64-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5
    摘要 ( )   PDF(537KB) ( )  
    根据水稻的生育特性及氮素需求规律进行氮肥运筹,对于降低水稻氮肥用量、减少稻田氮素损失、提高种稻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杂交稻中浙优1号、常规稻南粳505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就不同氮肥用量及施氮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对氮肥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南粳5055施氮量为225 kg/hm2的处理产量明显高于施氮量180 kg/hm2的处理,而中浙优1号相反。不同施氮比例对水稻产量也有明显影响,增加穗肥施用比例对2种水稻的地上部生长量、氮素吸收量及产量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说明,水稻适宜施氮量的确定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进行调整;氮肥后移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综合信息
    福建省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4): 67-,71,83,116.  DOI:
    摘要 ( )   PDF(527KB) ( )  
    专论与研究
    盐碱地耕作和洗盐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向镜1,张义凯1,朱德峰1*,周红2,张茂林2,毕崇明2,陈惠哲1,张玉屏1
    2018, 24(4): 68-7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6
    摘要 ( )   PDF(501KB) ( )  

    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关键是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大田耕作方式及洗盐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耕能显著降低大田耕作层的土壤电导率,冬耕结合洗盐的方式效果更好。与不冬耕处理相比,冬耕处理水稻叶片黄叶率显著降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及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洗盐均能降低土壤电导率,改善水稻生长状况,提高产量。在冬耕条件下,洗盐2次和洗盐1次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冬耕条件下,洗盐2次和洗盐1次的处理,除了黄熟期生物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水稻生长参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不冬耕处理相比,冬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增产达66.7%。

    盐胁迫对野生稻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玉兰,段开怀,李皖,张国印,孙堂玉,陈殿元*
    2018, 24(4): 72-75,8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7
    摘要 ( )   PDF(543KB) ( )  

    研究了不同盐胁迫强度对野生稻植株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中性盐对野生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碱性盐抑制野生稻生长;高浓度盐胁迫严重抑制野生稻生长;碱性盐胁迫对野生稻的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胁迫。野生稻株高、根长、根数、根冠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与两种类型盐胁迫程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胞间CO2浓度与两种类型盐胁迫程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盐胁迫下,野生稻品种仍能保持一定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对盐胁迫表现为更强的适应性。

    利用AMMI模型评价苏打盐碱土对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稳定性的影响
    韩笑,赵海成,滕汶志,李红宇*,潘喜鹏,芦佳浩,王雪彬,刘梦红
    2018, 24(4): 76-8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8
    摘要 ( )   PDF(559KB) ( )  

    采用品种和盐碱程度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5份耐盐碱水稻品种(龙稻16、13G028、13G030、13G040、长白9)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稳定性,以期为苏打盐碱地水稻外观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品种间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稳定性不同,环境对垩白性状的影响也不同;垩白性状的总变异呈基因型(G)>环境(E)>基因型×环境(G×E),垩白粒率和垩白度PCA1、PCA2和PCA3平方和分别累计解释基因型×盐碱互作平方和的99.65%和99.80%;参试材料在不同盐碱梯度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稳定性以龙稻16最强,其次为13G030,再次为13G028和长白9,13G040的稳定性最差。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及产量构成
    周宇1,任海建2,车艳波3
    2018, 24(4): 81-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9
    摘要 ( )   PDF(404KB) ( )  

    通过引进东北某型号水稻钵苗移栽机,探究了南通市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毯苗机插水稻相比,钵苗机插水稻具有品种选择范围广、秧苗健壮、秧龄弹性大、栽后活棵发苗快、茎秆粗壮、易获得足穗大穗等优点,试验点实收产量646.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9%。

    叠盘出苗稀播技术对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鲁立明1, 陈少杰2,蒋琪2,张怀杰3
    2018, 24(4): 84-85,10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0
    摘要 ( )   PDF(317KB) ( )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了叠盘出苗稀播技术对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不叠盘处理相比,应用叠盘出苗稀播技术的处理,秧苗素质提高,分蘖速度加快,有效穗数增加,可增产3.0%以上。

    不同镉积累型水稻品种苗期镉积累及转运变化特征
    邓伟1,2,张玉烛3*,敖和军1*,方宝华2,刘洋2,李强2
    2018, 24(4): 86-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1
    摘要 ( )   PDF(665KB) ( )  

    稻米镉污染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解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离子的吸附特性,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不同镉积累型水稻品种(高镉积累品种:玉针香、天优华占;低镉积累品种:湘晚籼12号、金优59)在苗期的镉吸收及转运时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个品种苗期根系和地上部的镉积累时间动力学特征均符合米氏方程,根系和地上部分的α值均表现为高镉积累品种大于低镉积累品种;镉胁迫72 h之后各品种镉总累积量表现为玉针香>金优59>天优华占>湘晚籼12号,其中高镉积累品种天优华占苗期累计量未达到饱和状态。4个品种镉转运速率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均呈显著下降趋势,72 h后表现为高镉积累品种大于低镉积累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参试品种根系镉含量、地上部分镉含量及根部向地上部的镉转运速率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水稻高、低镉积累特性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其中,以湘晚籼12号等为代表的低吸收、低转运品种类型在镉污染田块种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水稻等重要作物种子的保存与管理体系探究
    孔宪琴1,2,张小惠1,2,李春生1,张克勤1,2,胡光连1
    2018, 24(4): 91-9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2
    摘要 ( )   PDF(783KB) ( )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最早的种植业可以追溯至距今10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我国有丰富的作物品种资源,包括数以万计的农家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不少品种,这些宝贵的材料是一个国家最具价值、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如果缺乏妥善的保存管理方法,保存不当,就会使品种资源遭受严重的损失。有效保存优良种质资源的关键是现代化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本文就国内外水稻等作物种子保存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种子贮存现状进行了调研及分析,为未来如何更好、更高效地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参考。

    黑龙江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谭可菲1,王麒2,刘传增1,马波1,胡继芳1,赵富阳1,曾宪楠2
    2018, 24(4): 96-9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3
    摘要 ( )   PDF(348KB) ( )  

    采用尼龙网袋翻埋法,连续3年进行秸秆腐解试验,研究了黑龙江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每年10月至翌年5月,秸秆腐解进入停滞期;翌年6月至9月翻埋到水田中的秸秆进入腐解期。秸秆腐解速率年际间变化整体表现为“快-慢-慢”的升高过程。秸秆还田1周年时,秸秆腐解率大幅度提高,腐解率达44.3%;秸秆还田2周年时,秸秆腐解率提高相对减慢,腐解率为63.8%;秸秆还田3周年时,秸秆腐解率变化趋近于平缓,腐解率为69.5%。

    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顾鑫1,丁俊杰1*, 杨晓贺1,姚亮亮1,赵海红1,刘伟1,申宏波2
    2018, 24(4): 99-10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4
    摘要 ( )   PDF(367KB) ( )  

    针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生产上稻瘟病发生严重这一情况,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气象因子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日照时数(X7)、8月降水量(X6)以及7月平均气温(X2)是影响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明确不同气象因子的作用大小可为三江平原稻瘟病短期预测奠定基础

    北疆水稻病虫草害防治药剂用量的调查与分析
    马盾1,王奉斌1,张燕红1,袁杰1*,赵志强1,贾春平1,曹伟2
    2018, 24(4): 102-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5
    摘要 ( )   PDF(382KB) ( )  

    采用农户问卷调查与稻田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统计分析了北疆稻田病虫草害防治用药情况及特点,以掌握本地区水稻的施药水平,为绿色防控病虫草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目前北疆主要稻区稻田化学药剂防治针对性较强,用量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要重视对新发生有害物种的防控技术研究,提升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中国杂交水稻在柬埔寨的生长发育与产量表现
    冯成玉
    2018, 24(4): 105-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6
    摘要 ( )   PDF(533KB) ( )  

    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在柬埔寨的生长表现和生产应用价值,2016年在柬埔寨王国菩萨省巴干县试种了13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系统观察了其生长发育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这13个品种在柬埔寨试种地均可正常生长,全生育期86~98 d,主茎总叶片数14~15叶。在充分满足生长期水肥协调供应的情况下,24 cm行距、10 cm株距、单株移栽,最终株高80~105 cm、伸长节间数5个左右、茎蘖成穗率51%~76%、单株成穗数6.9~9.9个,主穗长22~30 cm、每穗总粒数161~253粒、每穗实粒数154~238粒,结实率90%左右;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在19.7~30.1 g之间,单穗实粒质量2.37~4.59 g,单株产量21.8~37.7 g,小区实收稻谷折合产量6.8~10.5 t/hm2。

    品种与技术
    氮肥用量与尿素类型对蜀优21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吴茂力1,敬树忠2,3,姜心禄2*,陈莉4
    2018, 24(4): 109-1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7
    摘要 ( )   PDF(455KB) ( )  

    合理施用氮肥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为促进蜀优217的推广,笔者于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开展了不同氮肥用量与尿素类型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以集成蜀优21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尿素类型及其互作均极显著影响蜀优217产量。水稻产量未能与氮肥施用量同步增加,不同类型尿素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明显,施用腐植酸尿素在低氮水平也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因此,在蜀优217生产上,可选择腐植酸尿素,以纯氮8 kg/667 m2、底肥∶蘖肥∶穗肥=6∶2∶2的运筹方式,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环境效应。

    氮肥用量对杂交籼稻Y两优886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李俊周1,邵鹏1,陈星2,宋成伟2,彭廷1,赵全志1*
    2018, 24(4): 113-1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8
    摘要 ( )   PDF(520KB) ( )  

    为确定杂交籼稻Y两优886的适宜施氮量和理想群体冠层结构,测定了不同氮素水平下Y两优886的产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辐射利用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SPAD值呈逐渐增加趋势,而水稻灌浆-成熟期的PAR截获率、干物质净积累量、PAR转化率、PAR利用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N390处理的产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PAR利用及转化都达到较高水平。390 kg/hm2是Y两优886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

    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何成贵1,资月娥1,陈路华1,梅贵华1, 郭肖艳1,许石昆1,桂媛1,马淑琴2,李贵勇2*
    2018, 24(4): 117-12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29
    摘要 ( )   PDF(435KB) ( )  

    水稻生产正向减量增效方向转型。以陆育4号为材料,研究了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移栽密度可以获得增产,并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减少10%氮肥用量、增加2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6.3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5.84%;减少20%氮肥用量、增加3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4.0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8.63%。

    综合信息
    辽宁省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8, 24(4): 120-,134,139.  DOI:
    摘要 ( )   PDF(396KB) ( )  
    品种与技术
    氮肥水平与运筹方式对蜀优217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然金1,2 敬树忠1,2,李旭毅1,3,池忠志1,3,柯江1,2, 欧阳裕元1,3,郑家国1,3,姜心禄1,3*
    2018, 24(4): 121-12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0
    摘要 ( )   PDF(366KB) ( )  

    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的发挥水稻新品种蜀优217在成都平原的高产潜力,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蜀优217在氮肥用量为10~12 kg/667 m2,且底肥∶蘖肥∶穗肥=7∶0∶3时,产量性状协调,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最终获得高产。

    栽培密度对辽粳212病害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马亮,高虹,吕桂兰
    2018, 24(4): 124-12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1
    摘要 ( )   PDF(527KB) ( )  

    本研究分析了3个栽培密度水平(D1,30.0 cm×20.0 cm;D2,30.0 cm×16.7 cm;D3,30.0 cm×13.3 cm)对辽粳212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进程的推进,辽粳212稻瘟病和纹枯病呈逐渐加重的趋势;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逐渐增加。与D3处理相比,D1处理纹枯病发病率降低26.15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5.91个百分点,叶瘟发病率降低43.71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21.51个百分点,穗瘟发病率降低42.47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16.41个百分点。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由高到低顺序是D1>D2>D3。栽培密度与辽粳212的叶瘟和纹枯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瘟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栽培密度来控制辽粳212的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并提高辽粳212的产量。

    播种量对杂交早籼稻株两优831作直播栽培产量的影响
    颜贞龙1,杜梦可2
    2018, 24(4): 128-1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2
    摘要 ( )   PDF(235KB) ( )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式,探讨了播种量对杂交早籼稻株两优831作直播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两优831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2.5 kg/hm2是其适宜的播种量。

    浙南地区早稻精量穴直播适宜播种期探讨
    吴树业,郑晓微,卢明和,何忠林,许聪蕾
    2018, 24(4): 130-1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3
    摘要 ( )   PDF(239KB) ( )  

    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精量穴直播早稻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而对每穗总粒数影响不明显;随播种期推迟,各品种发育阶段均相应推迟,全生育期明显缩短。瑞安地区早稻在4月5-12日直播较为适宜。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敏,何志旺,张恒栋,张发丽*
    2018, 24(4): 132-1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4
    摘要 ( )   PDF(333KB) ( )  

    为探讨喀斯特区域杂交水稻穗肥施用时期,进一步稳定水稻产量,于2015年以Y两优1号、渝优7109、江优919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杂交水稻品种均以倒3叶期施穗肥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分别高4.26%~9.01%、2.12%~19.22%、3.43%~9.93%,差异显著;倒3叶期施穗肥的处理水稻千粒重、穗长都最大,分别比其他处理高0.20%~6.42%和0.85%-11.77%;水稻的株高、上3叶长和叶宽,均表现为随着穗肥施用时期的推迟而降低。

    粳稻新品种扬粳113的选育与应用
    周长海,潘存红,李爱宏,余玲,戴正元,李育红,刘广青,肖宁,吴云雨,黄年生,张小祥,蒋敏
    2018, 24(4): 135-13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5
    摘要 ( )   PDF(277KB) ( )  

    扬粳1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多抗、广适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在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粳籼交超高产组合浦优201的选育与应用
    顾春军,王冬翼,王依明,王治雄,吴雪源,戴国忠,纪惠忠
    2018, 24(4): 137-13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6
    摘要 ( )   PDF(456KB) ( )  

    浦优201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BT型不育系浦粳06A为母本,与偏籼型恢复系T201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大穗型超高产粳籼杂交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米2级标准),抗病性好,熟期适中,超高产等特点。本文简述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及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华浙优1号在武义县机插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孙雄彪1, 陈卫东1,陈梅英1,吕雅芳1,王亚梁2,张玉屏2,陈惠哲2*
    2018, 24(4): 140-14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37
    摘要 ( )   PDF(376KB) ( )  

    2017年在浙江省武义县进行单季稻华浙优1号机插高产攻关示范研究,其平均产量达757.5 kg/667 m2。示范研究明确了华浙优1号作单季稻机插750 kg/667 m2的产量构成和技术指标,并提出华浙优1号在武义县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