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各地稻米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2017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林海,王志刚,鄂志国,庞乾林*
    2018, 24(6): 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1
    摘要 ( )   PDF(652KB) ( )  

    小结分析了2017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2017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767个次,相比2012-2016年(平均为452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国审品种出现井喷现象,其中,籼型常规稻49个、籼型两系杂交稻224个、籼型三系杂交稻268个、粳型常规稻169个、粳型杂交稻19个,籼粳交三系杂交稻20个、不育系18个;从品种选育主体看,2017年通过审定的品种中企业参与选育的品种占了75.10%,我国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效果显著;除籼型常规稻外,其他类型品种的区试平均产量和生产试验产量均比前5年有提高,籼型常规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2017年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468.38、616.05、576.18、647.77 和678.69 kg/667 m2;2017年通过审定水稻品种的优质达标率为54.34%,总体品质比前5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综合抗性表现突出的品种不多,但各省份都存在一些优异的抗性种质资源。

    稻田常用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宏路,朱安,胡昕,姚磊,方烨琦,夏仕明,刘立军*
    2018, 24(6): 8-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2
    摘要 ( )   PDF(686KB) (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目前水稻生产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有湿润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旱种旱管等。本文概述了上述几种节水灌溉方式及其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水稻节水灌溉方面的研究设想,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机械深施肥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
    陈雄飞1,2,王在满2,石庆华1,罗锡文2*,莫钊文3,张明华2,杨文武2,章秀福4
    2018, 24(6):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3
    摘要 ( )   PDF(597KB) ( )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和超级杂交稻品种天优99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械深施肥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根系空间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施肥处理下超级稻品种的平均产量较人工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72%和15.37%,差异显著,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千粒重的提高;深施肥处理下超级稻品种孕穗期≥15 cm根层的根系体积较人工撒施处理提高41.25%,较不施肥处理提高100.78%;根系干质量较人工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84.11%和139.19%,差异显著。深施肥处理较人工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抽穗扬花期0~5 cm根层根系体积(31.99%和42.43%)和根系总体积(26.60%和34.39%);显著提高成熟期≥15 cm根层的根系体积(142.62%和158.56%)和根系干质量(104.20%和163.87%)。

    长江中下游籼稻品种籽粒性状分析
    胡国辉,朱德峰,陈惠哲,向镜,张义凯,张玉屏*
    2018, 24(6): 18-2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4
    摘要 ( )   PDF(310KB) ( )  

    利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应用的47个籼稻品种籽粒为材料,通过自动考种及千粒重测定,分析了水稻籽粒各性状。结果表明,水稻籽粒各性状中,长宽比与圆度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0.98。提出可以将圆度作为水稻籽粒分类指标,圆度>0.303时为偏圆型,0.248< 圆度≤0.303时为中粒型,圆度≤0.248时为长粒型。

    不同栽培模式对新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潘俊峰1,钟旭华1*,约麦尔·艾麦提2,黄农荣1,巴拉提·巴克2,刘彦卓1,彭碧琳1,梁开明1
    2018, 24(6): 21-2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5
    摘要 ( )   PDF(658KB) ( )  

    为探讨新疆水稻高产与肥料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在新疆疏附县布拉克苏乡以常规粳稻新稻11为材料,设置当地习惯栽培(FP)和高产高效栽培(OPT)两种处理,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灌溉用水情况,并在木什乡用当地农家品种木什红米验证OPT处理的增产节水效果。试验结果显示,OPT处理下新稻11的产量为10.6 t/hm2,较FP处理提高30.7%;与FP处理相比,OPT处理的灌溉次数减少6次,减少24.1%,氮肥、磷肥和NPK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13.8%、257.9%和94.3%。木什乡验证结果表明,OPT处理下水稻产量为3.0 t/hm2,较FP处理提高44.3%;与FP处理相比,OPT处理的水稻氮、磷肥和NPK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36.1%、295.1%和112.3%,灌溉次数减少6次,减少27.3%。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同步提高新疆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高产高效栽培模式(OPT)可在新疆水稻生产中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

    水稻秸秆堆沤肥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
    方华舟,项智锋
    2018, 24(6): 26-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6
    摘要 ( )   PDF(471KB) ( )  

    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种类及运筹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水稻秸秆堆沤肥的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稻米垩白、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施用秸秆堆沤肥的处理稻米食味值均较高,其中,50%水稻秸秆堆沤肥+25%化肥的处理食味值最高。可见,水稻秸秆堆沤肥具有改善稻米垩白、提高食味品质及减少化肥用量等作用,可作为优质水稻生产的重要措施。

    日本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赫兵1,张振宇1,杨祥波1,王帅1,楠谷彰人2,陈殿元1*
    2018, 24(6): 30-3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7
    摘要 ( )   PDF(984KB) ( )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因为无需育苗、插秧等工序,是解决目前国内劳动力紧张和生产成本上涨等问题的关键技术。而日本在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上的研究发展在亚洲地区处于先进水平,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本文综述了日本水稻直播栽培的意义、发展历史及其分类,并从出苗、生长发育、产量、品质、食味等多方面比较了直播和移栽的相关特征。与中国国内现状结合,指出了其对中国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发展的指导意义。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水稻基础产量的影响及估算
    陈小虎,曹国华,文明辉,朱卫华,刘青桂,段奕
    2018, 24(6): 37-3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8
    摘要 ( )   PDF(398KB) ( )  

    以湖南省近年来实施的1 748个的大样本早、中、晚稻“3414”肥效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速效养分与基础产量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与早、中、晚稻的空白基础产量和无氮、无磷、无钾基础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碱解氮含量与基础产量相关性最大,其次是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通径分析表明,全肥区产量对基础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因此,可利用其显著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估算基础产量,获得水稻推荐施肥的空白基础产量,无氮、无磷、无钾基础产量,继而计算出氮、磷、钾肥利用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相对产量等技术参数,校正和制定推荐施肥方案,应用于指导水稻科学施肥。

    剪叶、粘叶处理对水稻剑叶主脉两侧SPAD值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杰1,2,冯跃华1*,牟桂婷1,许桂玲1,黄世凤1,石欣1,罗强鑫1,罗康杰1,管正策1,叶勇1,黄佑岗1
    2018, 24(6): 40-4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09
    摘要 ( )   PDF(799KB) ( )  

    为了比较水稻剑叶主脉两侧(光滑侧、粗糙侧)对籽粒产量贡献的差异,以杂交水稻Q优6号和准两优527为材料,在3种施氮水平(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下,采用剪叶、粘叶的方法设置5种处理(距叶枕2 cm剪断光滑侧,距叶枕2 cm剪断粗糙侧,粘光滑侧叶长中间部10 cm段,粘粗糙侧叶长中间部10 cm段和空白对照),分析相同条件下处理间的籽粒总质量、粒重叶长比、千粒重、结实率以及SPAD值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处理光滑侧的籽粒总质量较处理粗糙侧的低,但相同品种同一施氮水平下各处理间的籽粒总质量、千粒重、每穗粒数、结实率无显著差异。Q优6号、准两优527剑叶粒重叶长比分别为1.00~1.20 g/cm和0.90~1.00 g/cm;剑叶一侧进行剪叶和粘叶处理后Q优6号粒重叶长比有所下降,准两优527粒重叶长比有所上升。粗糙侧SPAD值环比增长率绝对值较光滑侧高,处理光滑侧较处理粗糙侧具有更高的SPAD值变化。整体比较,水稻剑叶光滑侧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高于粗糙侧。

    耐盐种质海稻86发芽糙米粉的工艺研究
    陈其国1,韦淑亚1,成云峰2,胡洪森2
    2018, 24(6): 47-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0
    摘要 ( )   PDF(368KB) ( )  

    以海稻86糙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海稻86糙米发芽的最佳工艺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10 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12 h,发芽率达到97.3%;确定了海稻86发芽糙米粉复配的最佳工艺为:木糖醇2.0%、低聚异麦芽糖5.0%、蔗糖3.0%、食用盐1.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海稻86发芽糙米粉口感最佳。

    PM-8188New谷物水分仪烘干稻谷适宜测定时间探讨
    梁尹明,章祖民*,张伟金,陈银根,孙永飞
    2018, 24(6): 50-5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1
    摘要 ( )   PDF(345KB) ( )  

    抽取5只样品稻谷,在80℃烘干箱中烘1.5 h。在烘干结束后0.5 h、1.5 h、3.5 h、6.5 h、10.5 h、22.5 h、34.5 h应用PM-8188New谷物水分测量仪分别称重、测含水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烘干后马上就测水分,比放置一定时间后再测,得出的含水量偏低,折算标准水分得到的产量偏高。从本试验结果看,水稻尤其是超级稻的验收测产以烘干结束后22.5 h再测含水量为宜,可作为相关产量验收办法的补充。

    应用玉米热风干燥机实现稻谷保质烘干的实践探讨
    陈百会
    2018, 24(6): 53-5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2
    摘要 ( )   PDF(332KB) ( )  

    为探讨稻谷保质烘干技术,应用玉米热风干燥机,对3500 t新收购粳稻谷进行1个月烘干作业,并对稻谷样品烘干前后的水分、脂肪酸值、色泽气味、品尝评分值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玉米热风干燥机烘干能够有效降水;烘干前后脂肪酸值T检验P=0.706,无显著差异;品尝评分值T检验P=0.788,无显著差异;色泽气味等检测指标在烘后均正常。可见,应用玉米热风干燥机烘干稻谷能够确保稻谷达到安全储藏标准,并可保证入仓稻谷的品质。

    广西常规水稻育种成就、问题与展望
    陈传华1,刘广林1,李虎1,罗群昌1*,罗华杰2, 陶志革3
    2018, 24(6): 56-5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3
    摘要 ( )   PDF(543KB) ( )  

    通过对1983-2017年广西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常规水稻的米质、产量、抗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和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西优质常规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广西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加强高产优质兼抗病虫的常规水稻品种选育,重点开展香型抗稻瘟病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选育,同时要开展富铁、富硒、富锌品种及氮高效等功能稻选育。

    农户对水稻直播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许家莹,熊春林*,王奎武
    2018, 24(6): 60-6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4
    摘要 ( )   PDF(897KB) ( )  

    农户作为水稻直播技术的采纳者,他们的采纳态度与意愿直接关系水稻直播技术的有效推广。依据湖南省3个水稻种植大县的312个农户调查数据,借助技术接受模型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采纳水稻直播技术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采纳水稻直播技术意愿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采纳态度等因素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采纳条件、社会影响等因素的间接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分别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据此,应该从湖南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农户的实际需求,通过研发简便实用高效技术、重构技术扩散社会网络、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以数字化创新服务为手段,促进水稻直播技术的有效推广。

    品种与技术
    水密肥互作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李翊君,聂凌利,张文,吴勇俊,郑海飘,杨小粉,肖欢,敖和军*
    2018, 24(6): 67-6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5
    摘要 ( )   PDF(428KB) ( )  

    为探究水密肥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湘晚籼13号和丰源优299为供试品种,在湖南省衡阳市梅花村进行了不同水分管理、移栽密度和肥料运筹的大田试验,分析3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2D3F1(间歇灌溉、2.0万丛/667 m2、施肥)条件下产量最高,为7 788.0 kg/hm2,在W1D1F0(长期淹水、1.2万丛/667 m2、不施肥)条件下产量最低,仅4 527.5 kg/hm2。W2处理比W1处理产量平均提高338.3 kg/hm2;D3处理平均产量比D1处理高504.7 kg/hm2、比D2处理高142.2 kg/hm2;F1处理比F0处理平均产量高1 650.5 kg/hm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受密度和施肥与否影响较大,单一水分管理对其影响不大,但是在水分与密度互作条件下增加尤为明显。施肥以及密度的增加能有效增加每穗总粒数。随着密度增加,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在水密肥互作下变化不显著。施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其中F1条件下为7 173.1 kg/hm2,显著高于F0的5 522.6 kg/hm2;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大产量逐渐增加。总而言之,施肥、淹水以及适当的密度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效应。

    活化水对膜下滴灌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银永安1,2, 陈林1*,李兰海2*,范晓勇1,王永强1,陈伊锋1
    2018, 24(6): 70-7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6
    摘要 ( )   PDF(359KB) ( )  

    为揭示活化水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提升膜下滴灌水稻的栽培水平,以主栽水稻品种T-43为材料,设置活化水与普通水灌溉2个处理,分阶段调查和测定了株高、分蘖数以及生育期,并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活化水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产量等指标,缩短水稻生育期,但对水稻千粒重影响不显著。

    旱种旱管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王飞名1,张安宁1, 刘国兰1,毕俊国1,刘毅1,罗利军1,余新桥1,2*
    2018, 24(6): 73-7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7
    摘要 ( )   PDF(353KB) ( )  

    以7个籼型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旱种旱管栽培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种旱管条件下,7份材料产量较水种水管栽培均有不同程度减产,产量构成因子中,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及千粒重极显著显降低,结实率表现因品种而异;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明显提高,旱种旱管对于改善稻米品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生物炭对垦粳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牛同旭1,郑桂萍1*, 姜玉伟1,赵婷婷1,张丽微1,仲维君1,李猛1,陈立强1,周健1,解保胜2
    2018, 24(6): 76-7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8
    摘要 ( )   PDF(448KB) ( )  

    为明确生物炭施用量对垦粳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量为7 50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达13.90 g/丛,极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为13.86穗/丛,比对照高16.86%,差异极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最低为6.5%,较对照低2.56%,食味评分值最高为87.6分,比对照高1.04%。整精米率各施生物炭处理均高于对照,其中,生物炭施用量为16 500 kg/hm2时最高,比对照高7.09%。生物炭施用量为12 000 kg/hm2时,垩白度、垩白粒率最低,分别为7.30%和13.90%,分别较对照低28.76%和20.11%。本试验条件下,7 500 kg/hm2是生物炭适宜的施用量。

    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殷跃军1,何静2,林添资3,吴小美4,项忠兰2,吴如成2,赵青松1,成春枫5,王银6,高金成1,钟志仁1
    2018, 24(6): 80-8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19
    摘要 ( )   PDF(381KB) ( )  

    在镇江市3个不同试验点,以当地主推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钵苗机插、钵苗撒抛和常规毯苗机插3种栽插方式的生产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塑盘旱育秧相比,钵盘旱育秧苗素质更优;钵苗机插和钵苗撒抛方式的移栽质量比毯苗机插更高,成熟期获得较多颖花量和较高的充实度,最终实产较毯苗机插分别高8.4%和6.8%。

    寒地早粳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李猛,郭晓红,周健,胡月,姜红芳,吕艳东,姜凯铭,解宁宁
    2018, 24(6): 83-8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0
    摘要 ( )   PDF(419KB) ( )  

    为促进寒地优质早粳稻育种工作,对205份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食味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增加倒1、倒3节间粗可提高稻米碾磨品质,同时改善外观品质;叶基角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叶基角越小,叶片越直立,会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评分;穗部性状对碾磨品质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对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呈显著负相关。

    黑龙江自然低温下水稻苗期耐冷种质资源鉴定
    丁国华1,白良明1,孙世臣1,姜树坤1,王彤彤1,曹良子1, 夏天舒1,杨光2,赵宏亮1,湛立伟3,张凤鸣1*
    2018, 24(6): 87-8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1
    摘要 ( )   PDF(537KB) ( )  

    黑龙江地处寒地,近年来水稻插秧后“倒春寒”时有发生,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筛选耐冷性好的水稻资源,给水稻耐冷育种提供基础材料,本文利用2017年黑龙江省5月下旬发生的“倒春寒”(在生产上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鉴定了水稻资源圃888份材料苗期耐冷性。结果表明,耐冷性1级的材料804份,占比90.5%,其中成活率100 %的材料为128份(黑龙江54份、吉林40份、辽宁8份、宁夏4份、江苏1份、日本16份、韩国4份、印度1份),占比14.6%;耐冷性2级的材料40份,占比4.5%;耐冷性3级的材料为23份,占比2.6%;耐冷性4级的材料11份,占比1.2 %;耐冷性5、6、7级的材料分别为5份、3份、2份,占比分别为0.6%、0.3%、0.2%。利用自然低温冷害能够区分不同水稻材料的耐冷性,鉴定了130份苗期极耐冷水稻材料,可以为水稻耐冷育种及研究提供参考。

    热粳优35在江西一季稻区的田间耐热性及产量评价
    陈胜军1,张建标1,钱辉1,夏东庭1,毛凌华2,蔡耀辉2,曹志斌2*
    2018, 24(6): 90-9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2
    摘要 ( )   PDF(377KB) ( )  

    2016-2017年在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采用田间自然高温方法鉴定了耐热杂交粳稻品种热粳优35的耐热性,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热粳优35在抽穗期遇到连续2周持续36℃~38℃高温天气的情况下,耐热性表现良好,灌浆充分,籽粒饱满,2年的平均结实率均超过75%,显著优于Y两优1号,产量水平与Y两优1号相当。可见,热粳优35在江西一季稻区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鲁立明1,陈少杰2,蒋琪2
    2018, 24(6): 93-9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3
    摘要 ( )   PDF(337KB) ( )  

    以高产水稻品种中早39为材料,研究了机插过程中机械化精量侧深施基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撒施基肥方法相比,通过机械化精量侧深施入基肥的处理,可减少基肥使用量,提高肥效,加快分蘖速度,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水稻产量增加11.0%以上。

    黄河西岸水稻工厂化暗化育秧技术工艺流程
    陈朝阳,王军尚
    2018, 24(6): 95-9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4
    摘要 ( )   PDF(703KB) ( )  

    水稻工厂化暗化育秧是水稻种植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重要体现,实现了现代农业装备与农艺技术的有效结合,对水稻育秧的提质增效降本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黄河西岸地区对水稻规模化种植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水稻工厂化暗化育秧工艺流程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以为我国黄河西岸地区水稻的有效推广和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苗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钵苗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时佩佩,贺云梅,何爱萍,彭秀荣,杨序春,孙凯文,陈兰金*
    2018, 24(6): 100-10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5
    摘要 ( )   PDF(458KB) ( )  

    以Ⅱ优118和连粳7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秧苗期钵苗水稻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对氮素的吸收速度及效率,从而比较不同处理钵苗水稻出苗、盘根和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钵苗水稻合理的秧田培肥技术,为培育壮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连粳7号秧苗期施用尿素30 kg/667 m2、磷酸二铵20 kg/667 m2和苗床肥(面施)30 kg/667 m2时,秧苗素质较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Ⅱ优118苗期施用尿素30 kg/667 m2、磷酸二铵20 kg/667 m2和苗床肥(面施)30 kg/667 m2 时,水稻根系长势较好,能满足水稻苗期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粤北地区有机水稻品种选择技术
    武国星1,刘光华1,2*,甘泳红1,劳传忠2,刘波3
    2018, 24(6): 103-10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6
    摘要 ( )   PDF(612KB) ( )  

    选择品质好、综合抗性强、生育期适中、产量水平高的品种是水稻实行有机耕作的必备条件。在有机耕作条件下,对粤北地区几个主要的常规水稻品种的生长指标、产量指标、病虫害发生情况、食味品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香占可作为粤北地区有机稻栽培的首选品种,黑米由于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可作为特殊营养米生产推广。

    抗咪草烟水稻资源的筛选
    范方军,王芳权,李文奇,王军,朱金燕,许杨,仲维功,杨杰*
    2018, 24(6): 108-10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7
    摘要 ( )   PDF(297KB) ( )  

    抗除草剂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可解决田间杂草、杂草稻,提高杂交稻纯度等生产实践问题。本研究利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以70 g/hm2使用量,配制咪草烟的水剂,在水稻生长到2叶1心时进行喷雾除草,从7 403份水稻品种资源中,获得1份抗咪草烟的水稻新资源。

    几种不同水稻品种在盐碱地的适应性研究
    李华1,朱鹏飞1,郁伟2,於永杰1,高群山3
    2018, 24(6): 110-1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8
    摘要 ( )   PDF(259KB) ( )  

    在盐碱地进行6 个水稻品种的耐盐性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耐盐能力和适应性表现较强的是9K-210和7K-339,表现较差的是南粳9108;盐稻12号虽有一定的耐盐性,但丰产性不佳;宁粳8号和南粳5055可作为备选品种在盐碱地种植。

    高纬寒地直播和插秧栽培方式对黑粳10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商全玉
    2018, 24(6): 112-1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29
    摘要 ( )   PDF(250KB) ( )  

    2016-2017年采用早熟水稻品种黑粳10号,在黑河市进行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生产试验,黑粳10号两种栽培方式在当地都能安全成熟,实践证明,黑粳10号在当地进行直播生产前景广阔。

    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信粳18的选育及应用
    石守设,丰大清,余明慧,胡建涛,王军威,郭利伟
    2018, 24(6): 114-1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30
    摘要 ( )   PDF(292KB) ( )  

    信粳18是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方欣1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粳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性较好等特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是信粳18取得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优质水稻品种江航丝苗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李惠珠1,陈仕军1,刘朝东1,陶计叁1,傅荣富1,王慧2
    2018, 24(6): 116-1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31
    摘要 ( )   PDF(377KB) ( )  

    江航丝苗是从空间诱变特异优质新种质H-31与华航131杂交选育的优良新品系华航35的后代中,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稳产性较好,植株矮壮,抗倒力强,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米质为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食味品质佳。适宜在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三系杂交稻优质不育系德66A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蒋钰东1,2,况浩池1,2,罗俊涛1,2,何兴材1,2,杨扬1,2,付均1,2,郑军1,2, 陈光珍1,2,曾正明1,2*
    2018, 24(6): 118-12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32
    摘要 ( )   PDF(410KB) ( )  

    选用3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3×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8个组合,对新育成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德66A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66A在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性状上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明显好于赣香1A和泸香618A;所测组合中,杂交组合德66A/成恢727在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上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均最大。18个杂交组合F1主要经济性状竞争优势大小受不育系的影响要大于恢复系。各性状狭义遗传力表现为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每穗实粒数。

    各地稻米
    瑞安市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郑晓微,王青和,吴树业,许聪蕾,何忠林,潘陈祥
    2018, 24(6): 122-12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6.033
    摘要 ( )   PDF(498KB) ( )  

    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笔者对浙江省瑞安市塘下等7家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近2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资料,对瑞安市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现状做出了浅析,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