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各地稻米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2019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周锡跃,方福平*
    2020, 26(2): 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1
    摘要 ( )   PDF(552KB) ( )  

    2019年我国水稻面积继续调减,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九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继续偏弱运行,优质稻和普通稻价格分化;大米进口量减少,出口量继续增加;种业稳步发展,市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预计2020年水稻面积稳中略减,单产保持稳定,品种结构继续优化,大米市场有望走出低谷,绿色技术加快推广。

    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杨红云1,2,周琼2,3,杨珺1*,孙玉婷2,3,路艳2,3
    2020, 26(2): 5-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2
    摘要 ( )   PDF(652KB) ( )  

    目前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方法主要有外观诊断、化学诊断与现代氮素营养诊断。外观诊断包括颜色诊断和长势长相诊断;化学诊断包括全氮诊断和硝酸盐诊断;现代氮素营养诊断包括叶绿素仪测量、机器视觉和高光谱遥感。本文对各诊断方法及近来年相关应用成果进行阐述,同时分析了各技术方法的优缺点,以为研究学者提供参考与思路。

    遮阴对重穗型杂交水稻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刘强明,肖人鹏,张现伟,唐永群,文明,李经勇*
    2020, 26(2): 9-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3
    摘要 ( )   PDF(612KB) ( )  

    以穗数型杂交水稻C两优华占和重穗型杂交水稻渝香203为材料,于拔节期至抽穗期设置遮阴处理,比较两种类型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茎秆力学、节间长度及基部节间茎鞘充实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较正常光照处理(CK),遮阴处理(S)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主要原因是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C两优华占具有相同的趋势。与CK相比,遮阴显著降低了杂交水稻弯曲力矩,倒伏指数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折断弯矩大幅降低。遮阴处理下,渝香203弯曲应力和断面模数分别降低5.1%,25.5%, C两优华占分别降低19.3%,12.6%。进一步分析发现,遮阴处理下,渝香203茎粗和壁厚分别降低9.1%、11.9%,与断面模数变化相吻合; C两优华占茎鞘充实度分别减少25.6%、14.4%,这与弯曲应力变化相吻合。表明遮阴处理减少了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折断弯矩,进而增加了植株倒伏风险,同时降低了产量水平。增加基部节间茎粗、壁厚,提高茎秆断面模数,是遮阴下增强水稻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的有效途径。

    不同光质和光照度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萧长亮,王安东,解保胜,王士强,李静,那永光*
    2020, 26(2): 14-1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4
    摘要 ( )   PDF(505KB) ( )  

    以适合寒地种植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不同光质和光照度的LED灯光照射处理,研究光对寒地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寒地在冬季实现室内培育水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光质处理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相似;不同水稻品种对光的反应有所差异,但提高光照度后水稻秧苗有叶龄进程加快、根数增多、茎基变宽、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增加、壮苗指数提高的趋势,适当增加光照度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与对照相比,光照度1 7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较差,光照度3 5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相近,光照度5 3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提高。

    水稻蛋白组分鉴定方法及其在食味品质评价上的应用
    兰静1,2,贾雯靖1,2,孙向东1,2,赵琳1,2,金海涛1,2,王冰1,2, 张瑞英1,2*
    2020, 26(2): 19-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5
    摘要 ( )   PDF(835KB) ( )  

    蛋白质含量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表观蛋白含量相近的水稻品种食味评分差异很大,可能与其蛋白组分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从蛋白的提取剂、进样量、固定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两种水稻蛋白电泳方法,即水稻清蛋白电泳方法及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采用改进后的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谷蛋白电泳谱带无差异;北方粳稻和南方粳稻的谷蛋白电泳谱带有差异。对不同来源的粳稻品种,采用优化后的清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70~105 kDa处谱带缺失或谱带浓度加强。初步确认105 kDa是与稻米食味相关的谱带,谱带颜色越深,稻米食味品质越好。

    稻米主要食味品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王慧1,2,方玉1,2,黄艳玲1,冯冲1,杨力1,周桂香1,张从合1*
    2020, 26(2): 23-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6
    摘要 ( )   PDF(486KB) ( )  

    以南方稻区企业水稻区试联合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3个区试点的24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米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分析。结果表明,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同时分析了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糊化温度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秸秆制备有机-无机颗粒肥的理化特性与效应分析
    叶淑珍1,欧阳由男1,曾凡荣2,秦叶波3,张震4,邱海萍4,王艳丽4*
    2020, 26(2): 27-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7
    摘要 ( )   PDF(669KB) ( )  

    将鲜稻秆、麦秸秆复配氮磷钾养分,采用堆压搅碎和孔磨辊压工艺试制秸混颗粒肥,并采用大田试验,测试了其在杂交水稻内5优8015和小麦扬麦20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秸混颗粒肥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pH值、粒性、抗压强度、膨胀率及保水率等理化特性均达到肥料使用的要求;底施秸混颗粒肥再追施1次氮肥的扬麦20和内5优8015,产量与高产施肥对照持平;秸混颗粒肥N和P2O5偏生产力在扬麦20和内5优5015上均显著提高,而K2O的偏生产力变化趋势有差异。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水田水稻产量和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陈琨,喻华,官宇先,周子军,曾祥忠,郭松,秦鱼生*
    2020, 26(2): 32-3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8
    摘要 ( )   PDF(585KB) ( )  

    在农业生产要求全面减施化肥农药的大背景下,综合评价四川冬水稻田区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效应具有一定意义。本试验在冬水稻田区,比较了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无N(CK)、单施化肥N、P、K(T1)、30%有机肥N+70%化肥N(T2)、50%有机肥N+50%化肥N(T3)、100%有机肥N(T4)等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较CK增加17.29%~31.43%,T2处理最高,且明显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机无机肥配施具有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作用。可见,冬水稻田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方案为30%有机N+70%化肥N,既可稳定水稻产量、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降低对农田环境的不良影响。

    氮、磷节约高产型水稻品种筛选
    李敏1,付敬锋1,2,贾朝羡1,2,姬广梅1,周维佳1,德强1,江学海1
    2020, 26(2): 36-4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09
    摘要 ( )   PDF(571KB) ( )  

    为筛选氮、磷节约高产型水稻品种,以正常施肥条件下的F优498和宜香2115作为对照,选取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近年来选育的12个杂交籼稻新品种(组合)为材料,设置不同减氮处理和减磷处理,比较这些新品种(组合)在减肥条件下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成优981、成优33、汕优108、D44/QR35、成优489等5个品种(组合)在减氮45 kg/hm2的条件下较正常施氮的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97%,属节氮高产型品种;汕优108和D44/QR35在减磷37.5 kg/hm2的条件下较正常施磷的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20%,属节磷高产型品种。节肥高产型水稻品种具有较多的每穗粒数和更大的群体颖花量。

    高黄酮水稻品种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陈庭木,方兆伟,王宝祥,刘艳,邢运高,徐大勇*
    2020, 26(2): 41-4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0
    摘要 ( )   PDF(472KB) ( )  

    黄酮是中药中重要功能成分,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血脂和血压,消炎的作用。对水稻中的黄酮研究较少,对高黄酮水稻资源的筛选更少有涉及。水稻黄酮主要为花青素与原花青素,花青素多存在于黑米中,原花青素多存在于红米中。通过测定985份资源的黄酮含量,并应用系统聚类中的WARD法,将黄酮含量分为高黄酮、较高黄酮、中等黄酮及低黄酮四类,其中高黄酮品种有4个。黄酮含量高能显著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稻米垩白度,但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将优异资源与高黄酮水稻育种结合,全面提高一般色米的黄酮含量,可为糖尿病患者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肝功能不良者及免疫力较低者提供理想膳食素材。

    盐分胁迫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翟彩娇1,邓先亮2,张蛟1,戴其根2*,崔士友1*
    2020, 26(2): 44-4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1
    摘要 ( )   PDF(644KB) ( )  

    为探明不同水平盐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耐盐性较好的常农粳8号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利用盐池设施设置不同水平土壤含盐量(S0,0 g/kg;S1,1.5 g/kg;S2,3.0 g/kg;S3,4.5 g/kg;S4,6.0 g/kg)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盐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稻米淀粉黏滞谱特征值以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率和精米率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整精米率则表现为V字型变化;盐胁迫对稻米垩白度、透明度无显著影响,但强胁迫处理(S4)下垩白粒率表现为显著下降。随着盐胁迫强度的提高,RVA谱特征值并未表现为线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表现为V型(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或倒V型(消减值、回复值和起始糊化温度)的变化,最低值或最高值出现在S2处理。盐胁迫对食味值和相关参数的影响方面,盐胁迫以及盐胁迫与品种互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品种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稻米的食味值和相关参数表现为V型(食味值、外观、黏度和平衡度)和倒V型(硬度)变化。相关分析表明,稻米食味值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回复值、起始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云南药用野生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
    王玲仙1,王波1,陈越1,付坚1,钟巧芳1,陈玲1,丁明亮2,赵才美3,雷涌涛1,程在全1*
    2020, 26(2): 49-5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2
    摘要 ( )   PDF(633KB) ( )  

    药用野生稻由于结实率低、落粒性强,难以利用种子保存繁殖。为了进一步在育种中有效地利用药用野生稻抗虫、抗病、抗旱、分蘖力强等优良特性,本研究利用药用野生稻幼穗,通过离体培养方法获得植株再生苗。实验设计了10种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的愈伤诱导培养基,筛选出N6+2,4-D 2.0 mg/L+植物凝胶 2.8 g/L + 蔗糖30 g/L、pH值5.8是最适合愈伤诱导的培养基;设计了10种分化培养基,筛选出N6+6-BA 0.3 mg/L+NAA 0.3 mg/L+ZT 2.0 mg/L+KT 3.0 mg/L+植物凝胶 2.8 g/L+蔗糖30.0 g/L、pH值5.8最适合作分化的培养基。设计了10种生根培养基,1/2 N6+ NAA 0.2 mg/L + 植物凝胶 2.8 g/L + 蔗糖15.0 g/L、pH值5.8最适合作生根培养基。研究发现用4℃低温对幼穗前处理,然后使用强弱光照交替进行预培养后再进行愈伤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分析
    和建平1,#,杨雅云2,#,张斐斐2,董超2,阿新祥2,汤翠凤2,张恩来2,申时全2,戴陆园2,*
    2020, 26(2): 54-5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3
    摘要 ( )   PDF(702KB) ( )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危害日益严重,为了探明该区域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对白叶枯病进行有效防控。利用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对采集自海拔1 800 m以上稻区11个水稻品种上的32份菌株进行致病力研究。结果发现,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楚雄州的CX28-3和CX30-1,致病率为73.33%;最弱的是大理州剑川县的JC12-2,致病率为0。在高海拔粳稻区,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采集地的海拔高度无关,却与地理距离、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有关;而菌株的致病型频率与其采集地的海拔、经纬度、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鉴别品种毫糯扬(含新基因)、IRBB14(Xa14)、IRBB4(Xa4)和Tetep(Xa2,Xa16)对所有参试菌株表现为高抗或抗。因此,这些品种内所含的抗性基因值得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和生产中应用,特别是云南地方稻种毫糯扬,更应加强其新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为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抗原。

    浅谈江苏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海南田间种植鉴定
    孙统庆,陈斌,汤义华,邵培珺,陈永梅,吴连勇,喻俊杰
    2020, 26(2): 60-6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4
    摘要 ( )   PDF(441KB) ( )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海南田间种植鉴定(南鉴)是国家标准规定、纯度鉴定最常用的方法,对保障杂交水稻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回顾了江苏杂交水稻南鉴的历程,阐述了南鉴现状、取得的成效、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应采取的关键措施,并讨论了江苏杂交水稻南鉴未来发展的趋势。

    品种与技术
    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情况分析
    杨文博,白涛,王亚,付景,郑玉珍,王越涛*
    2020, 26(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15
    摘要 ( )   PDF(584KB) ( )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稻作方式对优质食味品种南粳9108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姚义1,温凯2,杨武广2,谢成林1*,唐建鹏1,张明伟1,田洁3
    2020, 26(2): 69-7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6
    摘要 ( )   PDF(525KB) ( )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毯苗机插水稻稀播长秧龄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技术研究
    杨松1#,贾一磊1#,王进友1,高雯雯1,邵铭泉2
    2020, 26(2): 73-7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7
    摘要 ( )   PDF(561KB) ( )  

    为探明毯苗插秧机增加取秧块面积的改进技术以及在该技术下稀播长秧龄的水稻适宜播量、秧龄和育秧盘,并形成毯苗机插稻稀播长秧龄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技术。结果表明,经过对毯苗插秧机性能的改进,增大取秧面积,毯苗机插杂交稻可实现与钵苗机插稻相当的产量,同时常规稻产量比未改进的常规毯苗机插稻增产4.74%~6.83%;机插水稻秧龄在30 d内,秧龄和产量成正相关关系,播量80 g/盘、秧龄30 d的处理产量最高;与普通塑料盘相比,大体钵型毯状降解盘透水透气性好,栽插带土成球,秧苗素质好,植伤轻,水稻缓苗期短。

    鱼塘专用杂交水稻新品种安粳优1号选育及特征特性
    谭宏1,周锡跃2*,方福平2,舒小丽1,张宁1,吴殿星1
    2020, 26(2): 77-7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8
    摘要 ( )   PDF(410KB) ( )  

    为增加“鱼-稻”共生的综合经济与生态效益,探索水稻种植与生产的新途径,选育并通过浙江审定了首个鱼塘种稻专用新品种安粳优1号。该品种具有株型高大、茎秆粗壮、节间发达水生根、抗倒性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安粳优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效栽培技术。
         

    播期对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品质的影响
    马瑞1,黄成亮1,孟英2,刘猷红2
    2020, 26(2): 80-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19
    摘要 ( )   PDF(481KB) ( )  

    通过播期试验,对三江平原5个主栽水稻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均有影响,对糙米率、精米率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明显降低,外观品质变劣,且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食味值变化因品种而异。对品质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受播期影响最大,属于敏感性状;糙米率、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受播期影响较小,属于迟钝性状;整精米率受播期影响变异幅度在二者之间。综合而言,早播对5个水稻品种整体品质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从食味值角度出发,早熟品种龙粳31和龙粳46适当晚播可能更有利于口感的改善。

    播期和育秧方式对水稻早熟品种欣荣优6307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蒋云伟1,刘兴淋2,黄丽秀1,莫千持1,赵恒志1,范大泳1*
    2020, 26(2): 84-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0
    摘要 ( )   PDF(523KB) ( )  

    以欣荣优6307为供试材料,采用大棚地热旱育秧和常规大田竹拱盖膜旱育秧两种育秧方式,设置4个不同播期进行育秧试验,研究了播期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月15日采用大棚地热育秧,秧苗素质较好,产量高,且较竹拱盖膜育秧提早5 d收获。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胡志华,李大明,柳开楼,余喜初,徐小林*,叶会财,胡惠文
    2020, 26(2): 88-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
    摘要 ( )   PDF(417KB) ( )  

    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1,25 mL/L;C2,50 mL/L;C3,100 mL/L)和喷施时期(T0,播种时;T1,5 d秧龄;T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1C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不同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甬优1540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张伟梅
    2020, 26(2): 91-9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2
    摘要 ( )   PDF(310KB) ( )  

    甬优1540是近年浙西南山区的单季稻主推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需氮肥量较大,施足氮肥是增产的关键;在相同的施肥量下,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蔬菜与水稻轮作田在施足磷、钾的前提下,以纯氮105 kg/hm2、种植密度18.5万/hm2为宜。

    水稻“零天化除”机插秧技术应用效果及技术要点
    孙朋朋
    2020, 26(2): 94-9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3
    摘要 ( )   PDF(247KB) ( )  

    为研究“零天化除”机插秧技术在水稻实际生产中的适用性,开展了“零天化除”高速插秧机和常规高速插秧机田间实际生产对比试验,并在田间测产和生产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的经济效益。经核算,在其他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技术可增产5.8%、增加收益84.69元/667 m2。结果表明,“零天化除”机插秧技术在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亦减少了用药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益,是一项高效省工节本的生产技术。
      

    水稻一季产量15 t/hm2技术探讨
    孙永飞
    2020, 26(2): 96-9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4
    摘要 ( )   PDF(444KB) ( )  

    针对水稻一季产量15 t/hm2可遇不可求、复制难、重演性差的现状,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未培育出具有高产潜力的农田土壤和未对水稻株型调控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此,笔者提出“三足鼎立”超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超大穗、强耐肥抗倒、营养生长不易过旺的偏粳型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产量潜力可达15 t/hm2;培育水肥气热高水平供应协调,基础产量在10 t/hm2以上农田;采取以控制营养生长过旺为突破口的超高产株型栽培。并对有关原则性技术进行了讨论。
         

    超级杂交稻华浙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
    吴学平1,高誉2,童志华2,张鹏2,钟铮铮2,唐昌华3,童汉华2*
    2020, 26(2): 99-10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5
    摘要 ( )   PDF(275KB) ( )  

    华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超级稻品种,已被列为2019年浙江省主导品种,田间种植表现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根据不育系华浙A、恢复系H570在浙江省遂昌县制种表现,结合当地气象条件,摸索出适宜在浙西南山区开展的华浙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
         

    仙居县杨丰山优质稻米品种比较研究
    周建华1,段敏2,谢留杰2*
    2020, 26(2): 101-10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6
    摘要 ( )   PDF(353KB) ( )  

    为筛选出适合仙居杨丰山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笔者引进了11个杂交籼稻品种和3个籼粳交品种,在杨丰山村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考察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和抗逆性。结果表明,中64优华占产量优势明显、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备选品种;桃优香占的米质特优、产量适中,可用于高档稻米的订单生产。
         

    各地稻米
    黑龙江省水稻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思路
    高世伟1,聂守军1*, 刘晴1,刘宇强1,常汇琳1,马成1,刘宝海1,王翠玲2,许佳莹3,徐明岩4,门龙楠1,孙中华1,宗天鹏1,杨广益1,史淑春1, 熊琰5
    2020, 26(2): 104-10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7
    摘要 ( )   PDF(443KB) ( )  

    对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小结,并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对策如下:有针对性的选育适于不同生态区域的优质、抗逆水稻新品种,并对新品种的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适时开展水稻直播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及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开展稻米精加工技术研究。

    达州市再生稻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唐艳萍,宁孝勇,温锟龙,奚弟松,段翔
    2020, 26(2): 107-11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2.028
    摘要 ( )   PDF(590KB) ( )  

    对达州市发展再生稻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品种选择、留桩高度、肥料运筹、水分管理、化学调控等对再生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合达州市再生稻种植区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为达州市发展再生稻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