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我国超级稻发展现状及建议
    梁健,吕修涛*,冯宇鹏,万克江,汤松,贺娟
    2020, 26(3): 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1
    摘要 ( )   PDF(541KB) ( )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发展超级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超级稻是我国水稻面积结构性调减下稳定粮食产能的有效举措,是实现水稻优质与高产兼顾的重要措施。在我国超级稻发展的23年中,新技术不断突破,新品种不断推出,新纪录不断涌现,新模式不断创建,新效益不断显现。下一步超级稻研究和推广要继续在品种确认、超高产攻关、品质质量提升、栽培技术更新等方面下功夫。
    酚反应鉴别籼粳稻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坤1,李萍1*,崔晶2,李凤英3,藤田明子4,张欣2,松江勇次5
    2020, 26(3): 5-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2
    摘要 ( )   PDF(751KB) ( )  
    采用酚反应鉴定籼粳稻类型,详细探讨影响酚反应的有关因素,提高酚反应的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浸泡时间、稻米形态和苯酚浓度对酚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酚反应的可操作性,并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宜采用浓度为0.20%及其以上的苯酚水溶液浸泡稻谷或糙米,且浸泡时间至少72 h。酚反应操作简便、颜色变化容易观察,在籼粳稻类型快速鉴定中具有实用价值。
    “倒春寒”造成浙江早稻大面积烂种死苗成因分析及防控和启示
    朱德峰,张玉屏
    2020, 26(3): 10-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3
    摘要 ( )   PDF(355KB) ( )  
    2020年早稻受“倒春寒”影响,浙江等地出现大面积严重的烂种死苗,几个调查点发现直播稻尤为严重,部分机插育秧也因低温冷害发病死苗。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20年3月各旬平均气温较历年上升,4月上旬气温较历年下降。出现大面积烂种死苗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3月28—31日气温低及日温差小;二是3月上中旬及下旬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前期与后期气温变化大;三是早稻直播过早,受气温影响风险大,部分早稻机插育秧管理不到位,有的机插育秧基质质量差及保温条件差。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早稻防止“倒春寒”烂种死苗的对策措施。
    蔗糖减缓水稻灌浆期高温对同化物转运抑制作用的原因分析
    姜宁,符卫蒙,符冠富,陶龙兴*
    2020, 26(3):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4
    摘要 ( )   PDF(758KB) ( )  
    以早籼稻浙辐802及其近等基因系fgl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于籽粒灌浆期在人工气候箱进行高温处理10 d(40℃/30℃,昼夜),研究高温下喷施蔗糖溶液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高温胁迫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小,但千粒重显著下降,其中,浙辐802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fgl。蔗糖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高温胁迫对水稻粒重及同化物转运的抑制作用。高温下,蔗糖处理的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籽粒面积、周长及长度均高于对照。高温下,蔗糖对水稻植株同化物积累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同化物在穗部的比例,即高温下蔗糖处理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显著高于对照。鉴于此,笔者认为,蔗糖减轻籽粒灌浆期高温胁迫抑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同化物转运而不在于干物质积累。
    综合信息
    2019年372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审
    2020, 26(3): 17-17.  DOI:
    摘要 ( )   PDF(117KB) ( )  
    2019年,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372个水稻品种,品种信息详见http://www.ricedata.cn/variety/identified/nation_1.htm,具体如下: 籼型三系杂交稻:德优4938、荃优665、川345优2115、荃优259、镇籼优1393、顺优656、湘优269、荃优合莉油占、安丰优5618、鹏优国泰、川农优308、雅7优5049、内6优2119、正优727、旌优1365、川康优6107、内6优1787、宜优1787、荃优548、旌优637、蓉7优313、旌优3391、福农优华珍、隆晶优4013、隆晶优1273、旌优4945、川康优丝苗、川优五山、兆优6377、济优7116、恒丰优28、宜优2108、双优2288、广8优199、广8优2156、广8优165、广8优壮乡丝苗、国泰香优2号、恒丰优华占、正优327、野香优1701、秋乡851、野香优9901、晟优1278、荃优683、荃优466、科优1103、欣25优801、谷优6866、神农优496、淳丰优6377、济优6587、堆丰优6541、泰优068、万象优982、早丰优242、广泰优华占、早优259、欢优和占、广和优305、早丰优和占、济优6377、堆丰优1127、堆丰优6377、济优1127、广8优华占、广和优香丝苗、广8优305、嘉禾优5号、常优998、博Ⅲ优466、粤禾优1002、华美优3352、泼优6615、天隆优629、隆晶优4171、隆晶优1212、隆晶优4456、海香优902、潢优676、蓉优1152、川康优612、蜀香优636、蓉7优212、川优670、川种优356、荣优粤农丝苗、蓉7优锦禾、蓉7优雅禾、蓉优506、蓉6优505、荟丰优713、福农优3301、蓉优丝苗、桃湘优莉晶、旌7优华珍、隆8优534、隆8优丝苗、蓉18优2348、内优506、荃优5108、6优黄泰占、奥富优287、奥富优958、黔丰优990、千乡优220、荃优220、中浙优H7、中浙优华湘占、荃优510、荃优489、荃优458、神农优428、神9优28、冈8优316、兆优6319、隆优1212、隆优5187、隆优1206、奥富优826、泰优7203、岳优1016、桃湘优188、桃湘优美晶、桃秀优华占、桃优粤农丝苗、昌盛优粤农丝苗、吉田优粤农丝苗、广泰优粤农丝苗、安丰优1380、川浙优丝苗、恒丰优粤农丝苗、广8优粤农丝苗、隆晶优570、隆晶优413、隆晶优1187、隆8优1212、荃优丝苗、荃优华占、荃优822。籼型两系杂交稻:隆两优6878、两优9028、两优1931、翔两优316、隆两优8612、两优7871、两优1316、金两优华占、徽两优280、创两优965、旺两优1577、旺两优958、隆两优8401、晶两优5438、Y两优2098、玖两优305、邵两优007、晶两优534、晶两优1206、锦两优7810、梦两优丝苗、晶两优金九占、龙两优粤禾丝苗、C两优粤禾丝苗、泸两优2840、创两优丰占、旺两优9188、Y两优1577、隆两优298、V两优1219、垦两优801、糯两优7号、C两优068、徽两优106、深两优1377、隆两优1177、E两优121、绿两优9871、荆两优967、林两优959、惠两优2919、C两优717、两优17华占、两优57华占、两优253、两优778、两优3108、Y两优19、诺两优6号、F两优1252、两优1288、豪两优729、瑞两优1578、欣两优二号、圳两优758、浙两优2714、喜两优超占、九优粤禾丝苗、创两优新华粘、浙大两优136、雨两优1033、广两优6376、春两优534、福龙两优1402、深两优837、深两优475、恒两优新华粘、Y两优475、创两优25、利两优808、春两优华占、深两优1978、顺两优6105、梦两优华占、锦两优22、K两优22、两优152、D两优722、韵两优332、晶两优5348、宇两优633、晶两优4945、隆两优1319、隆两优1212、锦两优华占、隆两优绿丝苗、隆两优黄占、晶两优641、隆8优华占、韵两优丝苗、深两优3956、科两优407、科两优10号、科两优1168、源两优8800、深两优841、B两优029、C两优919、C两优673、隆两优5438、晶两优8612、晶两优绿丝苗、隆两优3301、晶两优7818、和两优1177、隆两优765、隆两优鹏10号、悦两优3189、隆两优1019、玮两优1273、隆两优7817、晶两优1252、晶两优1074、D两优8612、隆两优1111、晶两优77、晶两优1686、简两优5208、梦两优70122、隆两优4952、隆两优802、晶两优70122、晶两优3134、晶两优2533、亚两优70122、梦两优1221、梦两优10、强两优698、强两优雄占、天两优218、源两优600、源两优295、深两优1427、源两优1568、粘两优2363、N两优018、希两优028、B两优6号、N两优028、希两优019、N两优6号、N两优345、望两优301、望两优029、N两优029、N两优012、卓两优1998、南两优1998、卓两优141、两优5078、丰两优华占、丰两优3305、六两优香11、Q两优丝苗、荃两优851、Q两优851、两优106、徽两优8061、深两优008、两优2818、C两优粤农丝苗、徽两优粤农丝苗、深两优168、创两优364、奇两优华占、天龙两优18、荟两优5466、昌两优8号、泷两优713、Y两优1198、玖两优1212、玖两优5208、天两优55、玖两优8792、A两优336、越两优305、两优1778、六两优666、丰两优916、银两优851、闽两优5466、亮两优534、琻两优华占、亮两优1206、隆两优1227、晶两优991、晶两优1988、玉两优1988、玉两优534、菲两优212、光两优1206、晶两优黄莉占、隆两优1308、隆两优1236、韵两优3134、梦两优827、禧两优华占、韵两优121、宇两优102、宇两优3134、华两优6134、梦两优1206、华两优1642、晶两优1468、华两优102、梦两优黄莉占、韵两优128、云两优2118、天两优12、深两优867、N两优8号、深两优248。粳型三系杂交稻:浙粳优1578、春优161。籼粳交杂交稻:秀优7113、甬优7861。粳型常规稻:宏稻59、赛粳16、津粳253、长选808、吉洋46、浙粳165、新稻89、泗稻18号、光伟11号、绿秀19、皖垦津清、宁香粳11、明香粳813。籼型常规稻:中早59、中佳早52、广油丰润。
    专论与研究
    水稻成花素基因RFT1对抽穗期的促进作用
    王世林,张振华,朱玉君,樊叶杨,庄杰云*
    2020, 26(3): 18-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5
    摘要 ( )   PDF(670KB) ( )  
    进一步缩短早稻的生育期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以早籼稻珍汕97和中籼稻密阳46为亲本,构建了珍汕97早熟型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NIL)和NIL-F2群体,分析成花素基因RFT1在早稻遗传背景和自然长日照种植条件下的遗传作用。结果表明,与RFT1的珍汕97等位基因相比,密阳46等位基因能够显著促进抽穗,同时对产量性状呈轻微负向作用。在2个群体中,RFT1对抽穗期的加性效应为0.84~1.21 d,贡献率为10.46%~18.62%。在NIL群体2年重复试验中,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分别为3.06粒和2.02粒、2.98粒和1.48粒、0.12 g和0.08 g、0.63 g和0.38 g,贡献率在0.99%~2.76%之间。这些结果显示,密阳46的RFT1等位基因能够在较低产量代价下缩短早稻的生育期,为晚稻提供更充裕的生长时间,进而提高双季稻的生产潜能。
    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水稻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张枝盛1, 程建平1,曹鹏2,袁家富1,崔克辉3,汪金平3,张运波4,夏贤格1*
    2020, 26(3): 23-2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6
    摘要 ( )   PDF(704KB) ( )  
    湖北省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稳定湖北省水稻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402名不同类型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分析和预估了疫情对水稻种植面积、农资供应、生产用工、稻米加工、虾稻产业和农技服务的影响,并提出“调整生产预案、调配农资供应、发挥农机作用、优化种植结构和落实技术指导”等5条应对措施。
    水杨酸与烯唑醇复配对水稻秧苗耐冷性的影响
    郁平慧,符卫蒙,符冠富,陶龙兴*
    2020, 26(3): 28-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7
    摘要 ( )   PDF(586KB) ( )  
    以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秧苗期分别于人工气候箱及大田进行低温处理,并喷施一定浓度的水杨酸(SA)和烯唑醇(S08)复配液,研究复配液对秧苗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抑制秧苗生长,喷施适量的SA、S08复配液可有效缓解低温伤害。低温胁迫下,SA+S08处理的水稻叶片最大荧光量子效率(Fv/Fm)及实际荧光量子效率(Y(II))与常温下相比降幅较小,而喷施清水的处理降幅明显较大;低温胁迫下,秧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较常温下显著提高,但喷清水的处理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SA+S08处理;低温胁迫下,秧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常温下均提高,喷清水的处理SOD活性较常温下提高不显著,而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提高显著,而SA+S08处理这三者均显著提高,且显著高于喷清水处理。大田条件下,SA+S08处理的秧苗株高较喷清水处理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而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喷清水处理。鉴于此,笔者认为,水稻喷施SA、S08是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能力,减轻低温下细胞膜过氧化伤害,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从而增强秧苗的耐冷性。
    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理想株型育种
    于福安1,于澎湃1, 顾红艳1,郑爱军2,杨庆文3,卢东琪2,吴克岭1
    2020, 26(3): 32-3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8
    摘要 ( )   PDF(382KB) ( )  
    1 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天津市原种场,天津 301505;2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技术推广服务部,天津 300061;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云南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多菌系鉴定分析
    邢佳鑫1,陈玲2,柯学2,钟巧芳2,张敦宇2,付坚2,陈越2,肖素勤2,王玲仙2,王波2,殷富有2,陈丽娟1,程在全2
    2020, 26(3): 34-4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09
    摘要 ( )   PDF(889KB) ( )  
    水稻白叶枯病是主要的稻作病害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疣粒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甚至对白叶枯病免疫。为了探索病原菌发生变异情况下,疣粒野生稻抗性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收集的24个国内外白叶枯病菌系,采用孕穗期剪叶接种的方法,鉴定并评价了36份云南疣粒野生稻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参试的大部分材料表现为典型的白叶枯病症状,病斑为褐色,病斑长度0.00~0.30 cm;供试材料整体抗性水平较好,44.44%的材料对24个菌株抗性达到了高抗甚至免疫水平,其中,OM2-1在抗性和抗谱方面均表现最优;从居群来说,除景洪景讷和勐海勐往2个居群外,其余居群的抗性达到高抗甚至免疫的程度,耿马孟定的野生稻抗性表现最优;另外,大部分参试的疣粒野生稻杂合度高,同一居群的不同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差异大。
    施硒方式及浓度对粳稻品种籽粒硒积累和形态的影响
    刘梦兰1, 高鹏1,姚泽天1,冯志明1,2,陈宗祥1,2,张泽洲3,袁林喜2,4,康厚祥5,潘学彪1,左示敏1,2*
    2020, 26(3): 43-4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0
    摘要 ( )   PDF(814KB) ( )  
    为确定有效的硒肥施用方式和遴选富硒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研究了叶面喷施和根施两种施硒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硒积累和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施硒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施肥方式与品种间、施肥浓度与品种间存在互作;低、中、高三种浓度处理后大部分品种稻米中的硒含量均达到富硒稻谷的国标规定含量;不同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不同,扬粳805和南粳5055在不同施硒方式下均显示出较强的富硒能力,高浓度处理后糙米硒含量分别达到316.45 μg/kg和286.82 μg/kg;精米和糙米间的硒含量无显著差异,表明硒主要富集在精米中;硒形态研究发现,精米中未检测到无机硒,有机硒含量主要是以硒代蛋氨酸形态存在,有少量硒代半胱氨酸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结果可为开发优质高效的富硒大米提供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富硒差异机制提供基础。
    吉林省中晚熟水稻品种耐冷性鉴定结果与分析
    王代鑫1,2,徐升1,程哲1*,张振宇1*,李海波1
    2020, 26(3): 48-5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1
    摘要 ( )   PDF(741KB) ( )  
    低温冷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21个水稻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叶绿体色素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筛选出耐冷性强的品种,为吉林省耐冷水稻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实践支撑。经低温处理后,所有供试水稻品种MDA含量均明显增加;多数品种(品系)叶绿体色素均有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表明水稻幼苗叶绿体色素在低温逆境胁迫下并没有发生显著损伤;测定了6个品种经低温处理后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活性均显著增加,表明这2种酶对水稻耐冷性起重要作用。MDA与叶绿体色素、APX及GPX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需要进一步研究。经鉴定,宏科67、通禾16-8037、通科27、宏科87和辉粳7等5个品种耐冷性较强,可作为耐冷育种的亲本;吉玉粳、铁19、廪实698、吉粳507和秋田小町等5个品种耐冷性较弱。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
    王庆志1,丰大清2,杨幽1,孔倩1,刘祥臣2,张强2*
    2020, 26(3): 54-5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2
    摘要 ( )   PDF(627KB) ( )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研究和推广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灾害性天气易造成当地再生稻生产的损失,挫伤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灾害性天气规律并提出抗灾避灾栽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信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1951—2018年)的气象资料,并统计分析了近10 年(2010—2018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拟找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气象灾害规律,提出再生稻生产抗灾避灾应对之策,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防灾减灾栽培提供参考。
    浙江省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与经验
    秦叶波,王岳钧,毛国娟,纪国成,陈叶平,许剑锋,厉宝仙*
    2020, 26(3): 58-6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3
    摘要 ( )   PDF(358KB) ( )  
    浙江省从2005年开始组织开展超级稻示范推广,通过超级稻集成技术创新和完善示范推广运行机制,带动绿色高产优质超级稻品种及其核心配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全省水稻生产增产增收。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浙江省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对下一步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品种与技术
    超级稻湘两优900百亩片单产16.35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
    李建武1,郭夏宇1,彭玉林1,龙继锐1,郭守斌2,彭甦2,欧阳朝晖3,张玉烛1*
    2020, 26(3): 61-6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4
    摘要 ( )   PDF(462KB) ( )  
    湘两优900(超优千号)是袁隆平院士团队最新培育的两系超级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理想,根系发达,熟期适中,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等特点。2019年湘两优900在四川省德昌县进行百亩片超高产攻关示范,平均单产达16.35 t/hm2。本文介绍了湘两优900的特征特性,单产16.35 t/hm2的超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措施。
    单季晚稻甬优12百亩方15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占才水1,章秀福2,周昌南1
    2020, 26(3): 64-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5
    摘要 ( )   PDF(293KB) ( )  
    甬优12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2018年在浙江省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田间表现抗性强、生长整齐、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等特点,百亩示范方产量15.25 t/hm2。本文根据生产过程中播、种、管、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为今后该品种作单季晚稻大面积推广提供配套栽培技术。
    杂交稻精量条播育秧机插漏秧率与均匀度分析
    王亚梁,朱德峰*,向镜,陈惠哲,张玉屏,徐一成,张义凯
    2020, 26(3): 66-6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6
    摘要 ( )   PDF(387KB) ( )  
    以杂交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以撒播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条播的种子分布、漏秧率及机插苗数的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精量条播种子分布均匀性较撒播提高82.0%;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的漏秧率,条播下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漏秧率分别比撒播方式平均降低76.2%和85.5%;精量条播下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方式平均提高53.5%和46.5%。采用杂交稻精量条播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漏秧率高和机插苗数不均匀的问题。
    江淮丘陵地区稻麦周年丰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
    许有尊1,孔令聪2,周永进1,习敏1,杜祥备2,孙雪原1,季雅岚1,吴文革1*
    2020, 26(3): 69-7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7
    摘要 ( )   PDF(566KB) ( )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水稻—小麦”周年生产现状,在前期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该地区稻麦周年丰产优质增效栽培条件下的光热水资源优化配置特征及品种配置原则、季节间茬口衔接、机械化种植方式、丰产高效群体构建、肥水耦合优化调控、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等关键栽培技术及参数,形成了江淮丘陵地区稻麦周年丰产优质增效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区域稻麦周年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水淹稻高产有机栽培的技术特点及关键植保措施
    袁元荣1,韦还和2,袁骄艳1,袁明燕1
    2020, 26(3): 73-7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8
    摘要 ( )   PDF(455KB) ( )  
    近些年,天然生态无污染且品质优良的有机大米逐渐在市场上走俏,有机稻米生产和消费潜力巨大。笔者结合江南地区的生态特点,摸索出了一套有机水稻种植新模式——淹水有机栽培。水稻淹水有机栽培具有病虫草发生轻和单产水平高等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淹水有机栽培模式的技术特点和植保关键措施,旨在为苏南适宜地区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以丰富我国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模式。
    氮肥减量配施硅肥对水稻产量及病虫害防控的影响
    李烨锋1,周兵2,朱练峰1,黄洁1,黄晶1,曹小闯1,朱春权1, 孔亚丽1, 张晓红2,金千瑜1,张均华1*
    2020, 26(3): 76-8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19
    摘要 ( )   PDF(769KB) ( )  
    为探究减氮条件下配施硅肥对水稻产量及病虫害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氮肥常规用量和氮肥用量减少20%~40%条件下,配施一定量的硅肥对水稻产量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用量施氮(300 kg/hm2)相比,氮肥减少20%~40%条件下,配施硅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了卷叶螟的数量且提升了害虫天敌数量,并显著降低稻曲病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最终减轻水稻病虫害。
    综合信息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召开“2020年水稻稳产保供科技行动部署”视频会
    2020, 26(3): 80-80.  DOI:
    摘要 ( )   PDF(157KB) ( )  
    2020年4月24日下午,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水稻稳产保供科技行动部署”视频会。水稻体系全体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研究员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农业农村部对抓好2020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并通报了体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服务水稻生产的情况。 会议对2020年水稻稳产保供科技行动方案进行了部署,指出,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总体稳定,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减少,国内稻谷消费平稳略增,库存充裕,但未来稻米消费数量需求和品质改善需求都将呈增长趋势,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对稻米产业发展引起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水稻稳产保供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方面的综合优势和能力,为确保全年水稻稳产保供和国家口粮绝对安全作出贡献。 会议要求,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统领,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以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稻米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充分挖掘水稻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以绿色优质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支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稻产业体系,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要攻克绿色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水稻优质丰产高效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和示范等一批水稻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支撑水稻绿色高效发展;二要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示范应用,服务“一县一业”发展;三要提前谋划、提前警示,做好水稻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和咨询服务;四要做好科企对接,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五要组织服务团队,科技助力产业扶贫。 会议最后强调,2020年是“十三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为实施好水稻稳产保供科技行动方案,体系各位专家必须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带领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优势,全面联合,组成最强的综合团队,提供综合的技术方案,解决综合的技术问题;树立典型、全面宣传,加强与中央和地方宣传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发展、报道稳产保供科技行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提高行动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品种与技术
    收获期对优质稻大粒香品质性状的影响
    宫彦龙,雷月,闫志强,刘雪薇,姜雪,吴健强,张大双,朱速松*
    2020, 26(3): 81-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0
    摘要 ( )   PDF(365KB) ( )  
    以大粒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期(齐穗后37 d、44 d、51 d、58 d、65 d)对大粒香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大粒香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先增加后降低,在齐穗后 51 d 收获达到最大值;整精米率在齐穗后37~51 d 收获无明显变化,齐穗后58 d和65 d收获显著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呈增加趋势;收获时期对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度的影响不大,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影响较大;齐穗后58 d 收获的崩解值(BDV)最大、消减值(SBV)最小,此时期大粒香食味品质最好。
    香型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德香074A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曹应江#,游书梅#,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秦俭,李庚觅,郭小蛟,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唐彬,郑家
    2020, 26(3): 84-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1
    摘要 ( )   PDF(419KB) ( )  
    利用香型高配合力三系不育系德香074A及其他4个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不育系(K22A、冈46A、Ⅱ-32A和K17A),按照NCⅡ设计的原理,分别与明恢63、成恢727、泸恢H103、泸恢8258和蜀恢527等5个恢复系杂交,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析了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单穗质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及配合力。结果表明,德香074A共有6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正值,分别是单株产量(9.04)、单株有效穗数(6.27)、单穗质量(3.29)、每穗实粒数(0.15)、结实率(1.40)和千粒重(2.40),是供试不育系中正值性状最多的不育系。7个性状中,千粒重的遗传力最强,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4.69%和80.69%,表明这一性状不易受环境的影响。
    优良食味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南粳2728的选育与应用
    姚姝1,王才林1*,张亚东1,朱镇1,陈涛1,赵庆勇1,周丽慧1,赵凌1,赵春芳1,路凯1,梁文化1,吴俊生2,蔡锋
    2020, 26(3): 88-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2
    摘要 ( )   PDF(400KB) ( )  
    南粳272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南粳5055为父本,与武粳15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又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10%左右。201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种子机械干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浙江省种子企业为例
    黄玉韬1,曹栋栋1,2,邹文雄3,吴华平2,吴玭2,吴伟3*
    2020, 26(3): 91-9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3
    摘要 ( )   PDF(621KB) ( )  
    水稻种子质量对水稻生产至关重要。在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的干燥是种子质量全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机械干燥中出现的问题是影响水稻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浙江省19家主要种子企业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全面分析了浙江省水稻种子机械干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19家种子企业中,12家种子企业在近5年内因机械干燥问题发生过种子质量问题。其中,机械干燥设备损坏、操作人员失误与干燥工艺设置不当等因素是水稻种子机械干燥质量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三九”与“金子”谷物烘干机是目前浙江省种子企业使用较多的水稻种子机械干燥设备,同时也被认为是目前水稻种子机械干燥的理想设备。对于不同类型水稻种子,各种子企业在机械干燥的烘干温度与目标水分等参数设置上有所差异。高原始水分水稻种子进行高温干燥易导致种子质量受损,二段或多段烘干法是高原始水分水稻种子机械干燥的理想方法。此外,针对水稻种子机械干燥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政策引导、机械干燥设备研发、提高机械干燥能力与加强机械干燥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本研究结果将为促进水稻种子机械干燥工艺的发展与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黑龙江省水稻机械收获减损关键技术
    高洪儒,赵北平,张君
    2020, 26(3): 96-9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4
    摘要 ( )   PDF(275KB) (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籽粒含水量、收获时间、行驶速度等因素对水稻机收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获时籽粒含水量≥17%和≤15%时均会增加损失率,适宜收获的籽粒含水量为15%~17%;一天之中以7∶00时收获损失率最高,10∶00后收获损失率逐渐降低,建议在晴好天气下10∶00后开始收割;收割机以中档速度行驶时收获损失率最低,高档和抵挡均会增加收获损失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融水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
    黄日伟1,莫荣清2,唐昌华3,尚子帅3
    2020, 26(3): 98-10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5
    摘要 ( )   PDF(431KB) ( )  
    在广西融水县通过采取调查、观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杂交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化学防治技术。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无水、灌浅水和灌深水,每处理面积67 m2。每667 m2用2.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 g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 g对水30 kg喷施1次。喷药当天每个处理挂牌标记100丛染病稻丛以供田间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宜采用排干田水,再均匀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加吡蚜酮混合液的方法,喷药后保持田间湿润6~7 d,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金衢地区稻田杂草发生及群落演替规律
    周小军1,何晓婵1,朱丽燕1,姚晓明2,陈晓阳1,周建霞1
    2020, 26(3): 101-10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6
    摘要 ( )   PDF(522KB) ( )  
    针对金衢地区水稻田间杂草危害严重、杂草资源不清的现状,对该地区9个县市区单季稻、晚稻田主要杂草发生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金衢地区单季稻田主要杂草种类有9科18种,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最多,均为5种;晚稻田杂草共调查到11科24种,稗属杂草和千金子是稻田重要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以异型莎草、水莎草、碎米莎草为主,阔叶杂草以鸭舌草、丁香蓼、陌上菜、节节菜为主。衢州地区禾本科杂草以千金子、光头稗居多,莎草科杂草则以异型莎草、水莎草、碎米莎草为主,阔叶杂草以鸭舌草、丁香蓼、节节菜为主。同时,与20年前杂草调查结果比较,明确了该地区稻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
    各地稻米
    湛江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傅友强1,钟旭华1,邓铭光2,梁开明1,肖捷3,潘俊峰1,胡香玉1,黄胜3,黄农荣1*
    2020, 26(3): 106-11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3.027
    摘要 ( )   PDF(816KB) ( )  
    湛江是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素有“粤西粮仓”之称。通过查阅广东统计年鉴、湛江统计年鉴等资料,结合实地水稻生产调研,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以及稻谷深加工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湛江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